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教你懂点虚写

作者:董新明




  提到文章的“虚写”,我不禁想起古人说过的一句妙语:“春之精神写不出,以小草见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山之精神是抽象的,难以捉摸,如何表现呢?只有借有形、可睹的小草和烟霞来侧面描画了。用具体之物来表现抽象之物,借虚拟之笔映衬客观实体,这种技法即“虚写”。要让自己的文章“出彩”,非借用“虚写”不可。
  
  一、虚写大有天地
  凡叙事、写人、状物、绘景的作品,“虚写”之笔总是俯拾即是,荧荧耀眼。
  1、幻觉点染是虚写。
  如:他们仿佛看到,在这片希望的沃土上,陈闯正带领勤劳朴实的村民,踏破传统观念和世俗眼光的栅栏,朝着铺满阳光的明天意气风发地走着,走着……(董新明《踏破栅栏》)
  2、诗意的联想是虚写。
  如:①我的声音像豆子一样轻轻滑落,敲碎一屋子的沉寂。(安芳《收藏感动》)
  ②看太阳悠闲地逛着马路,听它跌落到地上破碎的声音,感觉它清新的气息,我禁不住有几分心醉。(陈婷婷《诗意地享受阳光》)
  3、心理活动是虚写。
  如:①铁局长噙着泪,在心里说:“老刘,你辛勤工作三十年,年年超额完成征税任务,是咱们税务系统的功臣啦!”(董杰《血染的肩章》)
  ②“她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他想着:是天真活泼,还是娴静温婉呢?总之,她一定很漂亮!他笑了,眼前仿佛有她的倩影。(杨念念《约会》)
  4、精要的议论是虚写。
  如:①是的,只要踏破栅栏,你的眼前必定会有一片绚烂,你的人生也会变得愈加美丽。(陈婷婷《踏破栅栏》)
  ②花香淡淡,眼前的母亲正是如此,她具有茉莉花清淡高雅、默默奉献的品质。(周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爱》)。
  5、真切的抒情是虚写。(例略)
  6、恰当的引述是虚写。(例略)
  
  二、虚写妙谛无穷
  在叙事、写人、状物、绘景的作品中,虚写与实写是如影随形的。以虚衬实,化虚为实,由实入虚,都是虚与实自然融合的体现。
  由上面所举的妙例可知,“虚写”之笔以幻觉、联想、心理活动、议论、抒情、引述这几种方式表现出米,目的在于补充、丰富作品的表达,增加它的内涵。这里不妨再举两处“虚实相生”的范例:
  ①水遇上崎岖不平的渠道,遇上“拦路虎”,她不但不会停止前进,反而奏出“叮咚叮咚”的乐曲,以此显示她的决心、她的力量。人生遇到挫折时,须像水一样,昂首阔步,勇往直前,把“叮咚叮咚”的笑声洒满荆棘密布的人生路。(万良金《如水人生》)
  ②散步在“渭城朝雨浥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雨后春天,望着“大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沐浴在“丽日和风春骀荡,花香鸟语物昭苏”里,观赏着“芳草有情牵戏蝶,飞花无主寄骚人”,此情此景,你不觉得神清气爽,赏心悦目?(魏玲《诗意地散步》)
  例①的妙谛在于虚实对照,“虚”出了哲理。行文将水的性格移植到人身上,以水的哲学来导引人生,真是大智慧。由实衬虚,铺垫、升华得当。
  例②绘春景,写自己散步所见,虚与实可谓水乳交融。这种效果依赖作者巧妙化用了一组写春、颂春的古典诗句。化用得妙,就为行文注入了浓浓的诗韵,颇富文化含量。
  微观处的“虚写”妙则妙矣,而从整体着眼,通过“虚化写意”的手段拓深作品的境界,就更值得称道了。比如下面一篇以“我与位置”为话题打磨而成的应试佳作——
  攀 登
  湖北省松滋三中 佘振玲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和同伴踏着露珠闪动的山路,轻快地向水晶大殿奔去。
  大殿里聚集着一群人,他们和我们一样眼里写满了高兴与紧张。大殿上端坐着一位老人,他穿着宽大的白袍,雪白的长发和胡子,飘逸着智慧的芬芳,看上去很宽厚,仁慈。他就是我们的智慧之神。
  原来,今天是千年一度的“向上一层奋进”活动日。活动规则是:谁在规定的时间里爬得最高,谁就获胜。
  大家涌到十层高的命运塔底,只听得一声令下,众人立刻行动起来。
  同伴抢在我的前面上去了。
  我疾步如风,把一个个对手抛在身后——我有足够的信心获胜!
  “唉哟……唉哟。”前面第四层拐弯处,一个人坐在地上抱着左腿呻吟着。看样子,是脚踝崴了。眼见一个个身影从他面前闪过,他的眼里显出痛苦、无助的光,黝黑的面孔写满了焦灼。“我要帮他吗?”我在问自己。
  手机响了三下,是同伴发来的短信:“我已上了七层,请你加速。”
  我闪过他的身旁,但他那求助的眼神一直在刺痛我的神经。“应该帮他一把!”我打定主意,转身上前,一把搀起他。“谢谢。可我的脚不能着地。”他的脸部肌肉一阵抽搐。“那我背你。”“是不是下去算了?”“不,朝上。”“你会落后的。”“能向上一层走,也是一种体验嘛。”我对他友好地笑了笑。
  到了第五层,他见我满头是汗,提议歇口气再爬。我说不要紧的,自己曾负重爬过山,早已习惯了。
  正待上第六层,时间到了。
  同伴登上了第九层,可是智慧之神郑重宣布:获胜者是我!
  “好样的,孩子。”智慧之神正襟危坐,一脸欣然地对我说,“就爬塔而言,你是没有达到最高层,可是你赢了——遇见一位受伤者,只有你乐于搭救。无疑,你登上了心灵之塔的至高点。”
  出了大殿,我抬起头,轻盈的云朵时而幻作奇峰,时而幻作波澜,惬意地变换着姿态。透过暖人心窝的阳光,我分明地看到命运塔正一层一层,由低到高延伸开去,直插云霄……
  “虚写”要用得熨贴,应当与实写巧妙结合,因为实写毕竟是一文之“本”,虚写缘自实写,二者共同为文章的表情达意而服务。说明文中有没有虚写的空间呢?有的,为美化说明对象,增添说明的趣味,打比方、用摹绘、作比较就属于说明文中的“虚写”。这些虚写要与列数据、用图表、举实例、分类别、下定义等结合起来,才能充分显示它的功效。至于类比论证、假设推理,也可视为议论文中的“虚写”。这些就不一一赘述了。
  
  董新明,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松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