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小说阅读教学技巧浅论

作者:李 成 王 蕾




  小说是描写生命的明亮的书,小说是世界文学里拥有读者最多、最富生命力的一种文体。它以塑造多姿多彩的人物见长,又以跌宕起伏、悬念迭出的情节取胜。小说通过展示人物形象构成的多重形态,构置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形象体系,营构了广阔多面的人生图画。阅读一本小说,你会有“观古今于须臾,笼天地于形内”之感,我们会随着主人公或叹惋,或哭泣,或欢笑,或无奈。
  小说鉴赏和诗歌鉴赏是一样的,应该分两步走:首先是小说的整体感知,然后是小说的鉴赏。
  
  一、了解小说要素,整体感知文章
  
  我们知道,小说有三要素,即环境、情节、人物。小说的整体感知应该首先从小说的三要素开始。
  1、感知小说题目,进行必要猜读
  题目和文章的关系有:①揭示主题,如《药》;②点明线索,如《项链》;③点明中心事件,如《陈奂生上城》;④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守财奴》;⑤点出主人公或人物活动的背景等,如《荷花淀》;⑥以上几种兼有。
  【教学操作】小说题目的解读教学可以结合文章的导入进行。解题时应该首先引导学生对小说的题目与文章的关系进行猜设,初步揭示文章题目的含义;然后依此并结合作家反映生活的一般思路对全文主要情节和主题进行必要简单的猜想。
  2、弄清故事线索,大致理清情节
  这一步是初读文章,要作快速浏览。注意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确定小说的叙事线索;二是大致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初步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
  ①了解小说的线索
  阅读小说,我们必须具有强烈的线索意识。多数小说只有一条线索,如《项链》就只有一条线索,就是项链,作者围绕项链写了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而个别小说却是两条线索,分明线和暗线。如《药》就是两条线索,是一种复线结构:一条是明线,老栓买药治病;另一条是暗线,夏瑜就义。其实使用单线还是复线,既是叙事的需要,也是小说主题的需要。一般情况下事情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简单的使用单线;而主题比较复杂,事情比较复杂的,一般使用复线结构。
  ②围绕线索,理清故事情节
  主要了解每一部分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小说的故事情节常常是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构成。我们在浏览小说,理清故事情节时可以根据小说情节的构成来初步划分小说的结构层次。当然注意,有的小说不是采用顺序的叙事方法,而是采用倒叙的叙事方法。这时,小说的情节结构就有可能按尾声、结局———开端——发展的方式来安排。因此在理清故事情节时也要灵活处理,切不可形成思维定势。
  【教学操作】这里的两步可以先完成第①步,再完成第②步,即小说的线索的讨论在前,而有关小说情节的讨论在后。具体方法有两个:一是先讨论小说的叙事线索,然后再由学生根据故事的发展线索复述故事大概;二是用最简洁的语言给小说的每一部分编写出小标题。
  3、迅速浏览小说,初步了解人物
  这一环节只是初步的感知人物,可以分三步走:
  ①首先确定小说中总共出现了几个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②其次总体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大致特点,初步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还是讽。
  ③从人物的身份或作者的感情角度对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进行分类。
  4、筛选关键信息,解读典型环境:
  ①从对人物的服饰、语言,摆设、建筑等描写中寻找体现社会背景的句子。
  ②分析这些语句,分析每句所反映的时代特点,进而概括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特点。
  【教学操作】这第4步和第3步的阅读是同时进行的,后面再分开讨论。可以这样设题:浏览课文,找出能体现时代背景的有关服饰、语言、摆设、建筑等描写的句子;同时标出文中出现的所有人物,思考作者对他们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然后再分别进行第3步和第4步中的其他部分。
  5、确定小说的主旨
  主题确定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重要情节(高潮)、重要人物(尤其是主人公)、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题目。对于主题的分析一定要切合小说的实际,切莫拔高分析。对小说写作技巧的分析也一定坚持从文章中来的原则,永远不要无中生有。
  【教学操作】关于主旨的确定可以这样操作:先点出主旨确定的方法,然后由同桌讨论,再由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最后老师点评。或者相反,先由学生讨论回答并申述,再总结概括出主旨确定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老师点评。也可以这样设计:根据主旨确定的方法和技巧,从情节上看,从人物上看,从时代背景上看,从作者创作意图上看,从线索和题目上看等几个方面逐条讨论,最后总结。在讨论发言时可以学生自由争论发言,也可以由老师把学生故意分成观点相反的两组进行辩论,最后老师总结。
  
  二、把握小说特点,作出精当鉴赏
  
  1、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的分析,离不开情节的把握,人物的把握和主旨的把握、所以鉴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前提是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主旨。
  回答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①为人物的发展提供配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一种心情;
  ③展示人物性格,成为人物性格的外延;
  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⑤突出深化主旨。如《祝福》的结尾的环境描写。
  说明:在回答具体问题时,千万不要笼统,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详细的富有个性的回答。否则只能得一半的分数。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主旨,否则常常是不准确的。如,在小说情节的不同阶段,即使是同一景物它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如:《荷花淀》中有多次荷花的描写,但是它的作用却是不相同的,这就是情节的制约作用。
  【教学操作】首先和学生共同欣赏经典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师生一起讨论并概括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并板书。然后再回到课文中来,由学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它的作用(可以合作探究),然后根据景物描写的常见作用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回答。
  2、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
  鉴赏人物形象,必须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正面描写:语言细节、外貌细节、心理细节(内心独白、心理分析、回忆联想、梦境幻觉、动作暗示)、动作细节。
  侧面描写:别人的议论和评价、景物的烘托、人物衬托、人物对比、烘云托月(即人物烘托,人物烘托与人物衬托不一样,人物衬托中被描写的人物在其中;而人物烘托中只描绘与之有关系的人物,不正面出现被描绘的主要人物)。
  (2)人物形象概括的步骤和技巧
  ①大致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
  ②划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的言行等描写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和别人评价的句子——宁多勿少,防止遗漏。
  ③看上面的语句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高度概括,防止杂滥。
  【教学操作】
  第一种方法,先回顾提问人物描写的常用方法和人物形象概括的步骤和技巧,再按照人物形象概括的步骤和技巧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
  第二种方法,先和学生一起共同欣赏名著中的人物描写片段,共同整理人物描写的方法,再对人物形象概括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点拨,然后回到文中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鉴赏。在对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进行鉴赏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对话表演,要求情感、人物性格特点突出,形象逼真。
  第三种方法,先让学生阅读文中有关的人物描写部分,然后找几个学生说一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老师板书。然后老师和学生再找出有关的描写片段按照人物形象分析的一般方法(见上面的人物形象分析的步骤和技巧)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人物性格特点。再和刚才学生的发言进行比较看有何差别,指出学生用语不准确的原因(很可能是学生没有重视作者的整体感情倾向,或没有重视主旨的制约作用,或者没有重视情节的制约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