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一次两篇”组合教学例说

作者:陆建梁




  初中教材中的《陋室铭》《爱莲说》是两篇短小精悍的散文,写法上同中有异,可采取“一次两篇”组合教学。现将组合教学的过程及方法设计如下。
  第一步,疏通句意
  这两篇散文虽是用文言写的,但课本注释较详尽,可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逐篇自读,疏通句意,然后指名学生口译课文。基础较差的班级的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教师可对他们进行如下两方面的适当指导:
  一是指导读注释。注释的内容包括两方面的知识:一方面是文章的出处、体裁和作者的生卒年月、所处的朝代等知识,这些是阅读课文的辅助性知识,不必要求学生深究。另一方面是课文里的实词、虚词知识,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和培养阅读能力所需要的知识。这些知识,有的只要求结合课文能理解就行了,不必要求在这次学习中就掌握,例如“劳形”的“劳”的使动用法,“何陋之有”的宾语前置就属此类;有的则要求在这次学习中就掌握,例如“名”、“馨”、“淤泥”、“亵玩”等就属此类,这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为学生今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二是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温习旧课、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本未注的难词难句。例如,“斯”字的意义可查工具书解决;“可爱者”的“者”,可联系《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的“者”,“不可亵玩焉”的“焉”,可联系《愚公移山》“始一返焉”的“焉”,温故而知新;“予谓菊”的“谓”,可结合上下文,理解为“认为”,不是“说”。
  第二步,比较两篇散文的层次结构
  首先让学生找出两篇散文中揭示中心、统领全篇的语句。《陋室铭》中的“惟吾德馨”,《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起着统摄全文的作用。然后,指导学生从三方面进行比较。
  一、比较两篇散文的开头。《陋室铭》开头两句是两个比喻,陪衬第三句。以山水引出陋室,以“不在高”、“不在深”陪衬“陋”,以“龙”、“仙”陪衬“德”,以“名”、“灵”陪衬“馨”。这两个比喻,意境高远,气派宏大,生动有力地表明作者但求品德美好,不图物质享受的生活信条。《爱莲说》第一自然段的头两句,首句总括泛写,第二句特举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通过比较,让学生懂得,两篇散文的开头都不是开门见山,而是从别的事物落笔,引出或转入正题,陪衬中心,因为以宾衬主,主尤突出。
  二、比较两篇散文的正文。《陋室铭》的正文部分从三个角度描写陋室因主人“德馨”而不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室周围景色如画,一派青翠,意趣盎然,这是写室外景不陋;“谈笑有鸿儒,住来无白丁”,写交往之人不陋;“调素琴,阅金经”,实写室中事不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虚写室中事不陋。《爱莲说》从七个角度描写莲的可爱之处,比喻君子的品格:第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是说莲不受污秽的沾染;喻君子不受社会污浊的沾染,第二句“濯清涟而不妖”,是说莲的端庄,喻君子不献媚取宠;第三句“中通外直”是说莲的贯通不曲,喻君子的思想行为通达正直;第四句,“不蔓不枝”说莲不生枝节,喻君子不拉拢勾结;第五句,“香远益清”,是说莲远播清香,喻君子的好名声传播久远;第六句,“亭亭净植”是说莲的耸立净洁,喻君子卓然独立,坚守贞操;第七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说莲的不可轻慢玩弄,喻君子态度严肃、凛然不可侵犯。通过比较,让学生懂得两篇散文的正文部分都是从多角度对景物做了细致而传神的描绘,具体地发挥中心思想。
  三、比较两篇散文的结尾。《陋室铭》的最后两句是结尾,引证典故和古语。先列举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出仕之前在南阳隐居的茅庐和西汉文学家、哲学家扬子云在西蜀居住的玄亭——诸葛亮的茅庐和扬雄的玄亭都很简陋,而主人却都是才智超群出众之士,这种情况恰好用来作“陋室不陋”的引证。文章至此,水到渠成,得出“何陋之有”的结论。《爱莲说》的第二自然段便是结尾。在这里,作者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不同作用进行评价,指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这不仅肯定了莲花的品质,也点明了莲花的比喻义。并在此基础上慨叹真正的隐士自陶渊明以后几乎绝迹,而像作者自己以莲自勉的有道德的人也是寥若晨星,指出爱富贵者独多,婉转地讽刺了当时争名逐利、世风日下的沉疴。通过比较,让学生懂得两个结尾同样含蓄、隽永,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第三步,比较两篇散文的“道”
  这两篇散文篇幅虽短,但容纳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陋室铭》表现了作者的高洁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但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句子来看,也表现出作者傲岸清高、不愿接近劳动人民的弱点。
  《爱莲说》赞赏了自己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以保持美好名节的态度。不过,作者的这种思想也有局限性,他只讲个人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不去与种种丑恶现象作斗争,这又是很消极的。但在评价古人时,应指导学生全面地、历史地看问题,不能脱离历史时代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去苛求古人,而“以一眚而掩大德”。
  第四步,比较两篇散文的写法
  这两篇散文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陋室铭》通过对陋室描绘,表现了作者讲究道德修养的思想,《爱莲说》用莲花的品性比喻君子洁身自好的情操。这种借助于某种事物来说明道理和抒发感受的写法的好处,在于把某种事物的特质和要说明的道理融为一体,给人以具体、鲜明的感受,能够引起读者的深思,促进联想,达到托物言志的目的。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学生通过比较,求同存异,可以收到集中、强化之效,这是单篇教学难以比拟的。
  陆建梁,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苏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