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新探

作者:杨 麟




  新课程呼唤体验教学,理想课堂召唤体验教学,语文教育更需要体验教学。正如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这个词语在语文新课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一共出现16次。可见,“体验”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的本质就是人的体验,没有人的体验就没有语文的生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的学习体验即学生那种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对我们来说体验与体验教学并不陌生,中国观念文化的两大主体——“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都是靠体验“悟”出来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一些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经验学习”。这里的经验,就偏重于“体验”。杜威“生活即教育”、“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也含有体验的理念。还有我国一些俗语,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也传递着体验的意思。在日常生活和平常教学中我们也不经意间遇到过或使用过体验教育。如我们教小朋友“硬”和“软”的意思时,不需空洞的说教,可以让小朋友亲手去摸一摸一块小石头和一团棉花,小朋友就会真切感受到“硬”和“软”的意思了……可以说,教育即生活,体验教育存在于生活,需要的是我们的挖掘和应用。而体验教育所产生的心灵震撼和长远影响是空洞的说教无法比拟的。
  叶澜教授说:课堂是有生命的,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笔者认为,语文也是富有生命的。语文教材绝大部分文章是文质兼美的,具有时代性、人文性。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自强不息的父亲,有仁慈刚毅的母亲,有情如手足的兄弟,有坚忍不拔的愚公,有洒脱不羁、谦恭才博的杨修,有痴迷痴情、雅情雅致的张岱,有“惟吾德馨”的陋室,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有满载思念的纸船等等。这些文本生命原是静态的,被动的。如何复活他们的生命,从而使他们焕发出生命活力?笔者认为运用体验教学,就是最好的策略。如果我们运用体验教学,引领学生去体验这些文本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体验作者的诗性情怀,那么这些文中人物和作者便会复活过来,便会跟学生进行对话,披肝沥胆,促膝长谈,为我们描绘一幅幅传统风俗画卷,介绍一个个奇花异草、险滩秀水,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剖析自己处世立身的态度,寄托游子思乡情怀,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正如杨四耕在《体验教学》一书中所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这不仅仅是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更是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传统教学以知识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教师多从‘物’的角度去研究教学,追求统一的、普遍有效的操作模式,忽视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则强调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强调师生、生生间的生活联系和情感互动,关注学生生命意义的建构。为此,我们的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体验,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
  如温州二中吴积兴老师在教学《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文时,紧紧抓住“山河表里”、“踌躇”、“宫阙”、“苦”四个词语切入,理解文本,体验情感。在教学“山河表里”时,师生共同作画,在作画过程中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潼关的地势非常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接着教师展示每个朝代在潼关战争的死伤人数,又印证了潼关地势之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兵家必争之地——“得关中者,得天下”,为理解文本主题“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铺垫、张本。
  在教学“宫阙”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去获得。具体实录如下:
  师:接下来我们讲“宫阙”,这里讲的“宫阙”是什么时候的“宫阙”?
  生低声回答:秦汉。
  师:秦汉时候的“宫阙”。再问一下,是秦汉百姓的“宫阙”吗?
  生齐答:不是。
  师:谁的“宫阙”?
  生散答:秦汉皇帝的。
  师:秦汉皇帝的“宫阙”。但是这个“宫阙”谁建的?
  生大声地齐答:百姓。
  师:那大家知道秦朝比较有名的宫殿有哪些吗?
  生:阿房宫。
  师:还有吗?没关系,阿房宫,后来考证没建好,有一个真正已经建好的叫什么宫呢?叫咸阳宫(板书),这个秦始皇确实是住过的。好,现在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在此倒流,我们现在回到秦朝,秦始皇把一项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全班的百姓(生窃笑)。他要我们帮他去建造这个咸阳宫,你去还是不去?
  生齐答:不去
  师:不去?为什么不去?
  生1:因为造宫阙要很久又很辛苦。
  师:怕辛苦,所以不去,还有谁不去?
  生2:因为建咸阳宫是皇帝的事情,不应该让我们做,因为自己的事情应该要自己做。(其他生大笑)
  师:皇帝的事情皇帝自己去做,你的想法太好了。还有谁想说?
  生3:他为的只是个人的利益,对百姓根本没有好处只不过是为了个人的荣耀,为了自己奢华的生活,劳民伤财,所以不去。
  师:大家都不去,有没有谁要去的?(无人举手)奇怪了,都不去。那我来告诉你们,你们不去也没用,为什么?
  生散答:被人抓去。
  师:那就是“来人哪,通通拉出去!”那么既然被拉走了,没办法还得乖乖地老老实实地做。于是在班长带领下,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地做。想早点做好,早点回家。你想想多久能够做好?
  生1:20年。
  生2:100年。
  生3:150年。
  师:各进步了50年。有没有谁大胆一点的啊?觉得150年完成不了的。
  生4:1500年。
  师:再大胆一点看?
  生5:永远。
  师:永远都做不完哦。总有一天会做完的。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时间,报一个数据,秦始皇当时建咸阳宫的时候,他总共用了40到50万人,建了几年。我们班多少人?44个,我们是它的人数的万分之一,它要几年,我们就要几万年了。如果,你能够从秦朝活到现在,一直能够做宫殿,我想你们全班同学到现在地基都还没挖好(生笑)。所以,这么一个宫殿用了几十万人,花了几年的时间建立起来的。但它大概只存活了100年,项羽一把火把它烧了(手指着黑板)。后来汉朝开始了,又开始建自己的宫殿。就这样毁了又毁,百姓建了又建。
  ……
  分析这堂课,教师没有烦琐的讲解,没有枯燥的说教,所有结论的得出,所有哲理的获得都来自两个字——体验。如果我们能够把体验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像吴积兴老师那样,化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为自然活泼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体验教学”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一种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它让课堂变得鲜活了,它让语文变得生动了,焕发出语文教育的生命活力,使课堂成为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课程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杨麟,男,中学语文教研员,现居浙江苍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