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语文教学的共性与个性

作者:熊仁山




  语文教学有一定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共性,但仅仅依赖这些共性是远远不够的,起码教学效果不是明显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自觉树立“课标”意识,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机智处理课堂“生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要千方百计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放飞孩子的梦想,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求欲望,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童心、童言、童趣回归课堂。而这些具体的作法,就是语文教学的个性。完美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在遵循教学共性的基础上,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样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语文教学的共性之一,应该是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相同。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应该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过去“统治讲台”、“主宰讲台”、“一讲到底”的倾向,“淡化过多的分析”,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文本的互动”……不论教师的教学个性如何,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毋庸置疑,不可偏离的。
  语文教学的共性之二,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流程大致相同。一般来说,都是由“情景导入——整体感知——重点品析——问题探究——拓展延伸——归纳小结——作业布置”几个主要环节构成。注重对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文本的解读,突出“对话”意识、“互动”意识、“探究”意识,加强与生活的联系,适当地进行拓展、延伸等等,在这些共性中,又蕴含着多种凸现教学个性的切入点。如“导入”的手段、“导入”的方式、“整体感知”的形式、“重点品析”的内容选择、“问题的来源与筛选”、“拓展延伸”的结合点等等,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体现在教学个性上,它能使课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千姿百态”、“殊途同归”。
  语文教学的共性之三,应该是教学目标相同、重点相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是“课标”的立足点和归宿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的教学个性尽管千差万别,但目标不可动摇,重点不容偏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熟读深思、涵泳体察”上。按照“课标”要求,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诵读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性趣,养成健康人格……因此,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重视课堂教学的诵读训练和朗读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勤作笔记和抒写自己真情实感的习惯。要启发学生体会和感悟文本中的意境和情感,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之产生认识和情感上的共鸣。久而久之,语文素养就可渐入佳境。
  语文教学的个性,是教师教学经验的凝聚,是教学探索的成果,是教学风格的展示,是教师智性的体现,是与众不同的特色所在。教学个性,可以在理解教材的深度,处理教材的角度,开发教材的广度上下功夫,也可在运用教学手段,采取的教学方法,选取的教学策略上做文章。如:导课的艺术、“三维”目标的把握、自主体验的引导、对话的设计、问题的探究、活动的安排,合作平台的构建、民主气氛的营造、课堂内外的链接等方面,因认识水平的高低而异,因教学功底的深浅有别,因创新能力的强弱而无穷止境,值得每位教师一辈子乐此不疲去探索。例如:我听了6位老师讲《松堂游记》,大家都围绕“质疑解难”这一重点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但选择的角度、采取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在游记的线索和立意上点拨;有的在课文深层意思上带领学生推敲琢磨;有的重在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有的通过与《春》对比,鉴赏语言特色;有的凭借配乐朗读,培养语感,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有的则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抒发赞美家乡的情怀……每位教师的教学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挥。又如:“导课”的设计,沿海的老师讲《海滨小城》时,是通过启发性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道去看看海滨边的小城……”,而山区的老师如果照搬,由于孩子们没有见过大海,这样的“导入”就容易“卡壳”,他们在设计“导课”时,就又有自己的个性:“同学们,你们想象中的大海是怎样的?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大海,走进海滨小城……”再如“拓展延伸”环节:有的老师在讲《麻雀》一课时,由“老麻雀救小麻雀”引导学生“感受母爱,回报母爱”;也有的老师由“老麻雀救小麻雀”引导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关爱,提升到对亲情、友情的认识,更有的老师延伸到“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话题,教学“个性”十分明显。又如:有的老师在讲《金色的秋天》一课时,布置学生在课外感受“秋天”、“秋景”,并用“秋叶”拼一个自己喜爱的图案。而老师一句温馨的提示:“请同学们注意去拾地上的落叶,而不要去攀枝摘叶!”这里既有对“秋天”“秋景”的强调,更似“漫不经心”渗透着“人文教育”“情感教育”的乳汁,突现出老师教学设计的“匠心”与“个性”。
  总之,教学共性是教学常规的立足点,出发点;教学个性是创新教学的生发点,添辉增色点。教学共性如树的枝干,教学个性如绿叶、红花。没有个性的语文教学,如光秃秃的树干,缺少生气和活力;没有共性的语文教学,又如缺乏赖以生发、切入和支撑的树叶、花朵,杂乱无章。只有共性与个性紧密结合,和谐统一,才会宛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给人以眼睛一亮、精神一振之感。
  熊仁山,江西省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江西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