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中考作文:繁荣背后的苍白

作者:蔡燕燕




  翻开全国中考满分作文评析的系列书刊,阅读一篇篇充盈着考生才情的文字,欣赏着一段段妙笔生花的点评。在感慨作文教学欣欣向荣的同时,却又无端的生出一点忧虑,一丝困惑,甚至几许寒意。
  中考作文的赏评是不是出问题了?层层叠叠的美词佳句,哀怨凄婉的深情厚意,磅礴大气的历史演绎。强劲的视觉冲击力砸得考生晕头转向,继而纷纷效仿。我不由得问自己:生命的本色是什么?写作的本质是什么?“味道清淡”的考场作文是不是就该寿终正寝,永远退出作文的历史舞台?
  试看一下2006年浙江省以“乐在其中”为话题的一篇优秀考场作文及点评。
  心弦上痴情的景致
  富阳考生
  我无意从你身边流过,你无意从我身边走过,将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河水的柔波。过眼的烟云兮,永恒的梦。
  ——题记
  抛不完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幽幽……
  人去楼空空寂寂
  你走了,带走了那千丝万缕的情意绵绵,含着那辛酸、苦楚的泪,你没有回头。我知道,你不忍回首,“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我的心,是秋日里的一道风景——凄凉也。到今夕,惟有那空空的旧迹撩人心思。
  旧日思情情切切
  是因为曾经的“一起伤心同流泪”,面对着冷月才会余恨悠悠;是因为曾经的“你若烦恼我担忧”,听着宿雨却还添悲泪一痕;是曾经的“盈盈烛泪因谁泣”,你去后我才会“离未动身问归期”。我的情,是冬日里的一道风景——眷恋。
  多情伴我咏黄昏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寂寞,惆怅,在雨的哀曲里,我结识了,丁香一样的你,歌兮,舞兮,别兮,悲兮。共有的多愁,共叹岁月的沧桑,却已是“不语婷婷日又昏”。我憔悴,你道是“憔悴花遮憔悴人”,啊,怀念,我的诗情,是春日里一道风景——娇艳。
  两行热泪肝肠裂
  我喜欢你的“醒时幽怨同谁诉”,我赞叹你的“衰草寒烟无限情”。不一定离别就在风雨中,不一定落泪是悲痛。总要有“风抽芭蕉”的凄苦,总要有“雨打窗棂”的悲凉。你是船,只属于远方。
  共进考场,你我共惜,听到了吗?友。
  你我的友谊,是夏日里的一道风景——出泥的莲花不染尘。
  眼空蓄泪泪空垂
  暗洒闲抛永恒为你。
  [名师点评]抒情主人公抒写的或是一段恋情或是一段友情,这本是抽象的,但作者能将这抽象的“情”转换成一幅幅“美景”:凄凉秋日泪;眷恋冬日雨;娇艳春日黄昏;悲凄夏日风雨。如此“景”“情”的高度融合,“风景”则自然显现。本文语言含蓄柔婉,这与“缠绵妩媚”的意境相一致,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看完作文及点评,我们在赞叹作者的阅读记忆能力之余,是不是也该批评一下他的废话式的美丽,指出他的病症——语言积累炫耀症?
  面对只求快意宣泄,想象缺乏节制,自恋近乎病态的作文,我们的点评者只顾一点,不及其余,大肆赞美,如此跟风,实在让人惶惑不安。
  仔细追究,作文教学的缺钙病流行风,都离不开评卷者的大力推崇。他们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作为掌握考生命运的裁判员,在批阅考场作文时,由于时间的限制,无暇也无闲心闲情去品味那些不起眼文章的意蕴,而那些能一瞬间抓人眼球的考场作文就成为佼佼者,脱颖而出。
  其次阅卷者水平参差。他们的阅读趣味决定着考生的写作方向,阅读趣味来自自身的文化修养。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不定性因素,很难统一,也不可能统一。但作为一个品评者,努力加深自己的文化修养,积淀一定的文化底蕴,不狭隘,不浅薄,是可以努力做到的。
  再其次,在“做大做强”的社会心理的趋同下,人们的审美旨趣变得简单而缺乏意蕴,迁移到作文评价,只看表面,不及其余。阅卷者品评者失去自身的独立性和判断力,盲目跟风,人云亦云,无法对考生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当一群人失去正确的立场,呈现精神的软弱,跟风于某一种思潮和流行,这种点评者的集体无意识就会导致考场作文空洞无物盛行的可怕风气。
  这种风气,令我想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曾盛行一时的骈文。该文体重形式、轻内容,完全的脱离现实生活,发展到后来成为桎梏作家思想的枷锁。
  好在到了唐代,韩、柳掀起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向日益追求典丽的骈文开战,掀起了一个新的发展自然质朴文风的高潮。
  这一段文学史的旧
  蔡燕燕,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浙江诸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