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高考作文创新例话

作者:黎星安




  对参加高考的考生而言,经过了12年甚至13年寒窗苦读,基础教育阶段该学的内容学了,该做的习题做了,该读的书读了,一般的考题我们都能得心应手,应对自如,将该得的分尽收囊中。但问题的症结在于仅仅满足于一般得分是不够的,特别是对那些基础好、智商高、能力强、志向大的同学来讲,还应该把那些爬坡的、上档的、尖端的、拐弯的题做出来,把一般考生能得到的分数得到之后,再把一般考生得不到的分数得到,这样才能胜人一筹,高人一等。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细心、周密、严谨、准确的基础上有所深思,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只有创新才可能多得,只有多得才可能拔尖。每年高考试题中都或多或少的有几个高难度题,实质上它就是为那些深入思维,善于思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同学们设置的,谁在创新思维上发挥得好,谁就能成为王者、胜者,正如一首流行歌曲所说:“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但我们必须清楚高考创新的重点在作文,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知道,我们所要考的数、理、化、生等属于自然知识学科,而且是基础学科,自然知识有其内在的规律,它讲究的是丁是丁、卯是卯、一是一、二是二,特别是基础学科试题,除了解题思路,答题过程有创新的可能之外,它的答案是唯一的,可以说毫无创新可言。而语文的创新空间就大了,作文的创新空间更大。作文属于语言,语言属于艺术,而且是书面语言,艺术性更强。既然是艺术,那么就可以说它没有唯一的答案,也可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艺术无止境”。同样的意思用创新的语言和形式表达出来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文的创新大有可为。但对一般考生而言,不要说创新,就是一般作文也感到十分难,实质上只要考生消除了作文的神秘感,了解了一定的套路,掌握了一定的技法,创新作文也并非畏途更不是高山,相反我们反而会觉得创新作文易,易如走平地。这些套路,这些技法很简单,也很明确,那就是考试说明上对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实质上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对创新作文的要求:(1)深刻透彻,(2)生动形象,(3)有文采,(4)有创新。我个人理解,对发展等级的要求,有“有创新”三个字就够了,也可说把前面三点都包含了,所以我们说可以把发展等级的要求,就理解为创新作文的要求,综合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
  
  一、构思新
  
  构思新,就是要有新颖巧妙的构思,2000年高考作文题是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众所周知,数学上的1+1的答案是唯一的,而河北的一考生将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感受注入其中,答案就变得丰富多彩。
  1+1=?我要说1+1=1请听:
  一个老师+1个家长=一张天罗地网;一张试卷+1支笔杆=一个学生紧绷的心……
  老师说1+1=2请看:
  1个理想+1个拼搏=2份期待—老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1份汗水+1份耕耘=2份成果—1份大学录取通知书和一个好的前途……
  作文的构思新颖、巧妙,想象丰富、奇特,取得了异乎寻常的创新效果。
  再如一学生写“二十年后再相会”的话题作文时就以《缺席》为题,描写了高中毕业后一群同学相聚的欢乐场面,他们有的成了科学家,有的成了教育家、作家、医生、军人……可是会场中间还空着一个座位,这个座位上的同学是永远不会来了,因为他在大学毕业后志愿来到大西北,参加了西部大开发的战斗,在一次水电安装工程建设中,不幸牺牲了。他虽然未能参加这次聚会,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文章构思的角度与众不同。
  另外构思上还可以运用反弹琵琶等方法创新。如:《弄斧就需到班门》、《近墨者未必黑》、《愚公精神之我见》、《群众上访未必不好》、《娱乐带彩之我见》等作文题,就可以从逆向或辩证的角度构思、立意,同时它能使我们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
  
  二、结构新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四肢,如话题作文的结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一线串珠法。作者以话题为线索,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将与话题有关的材料连缀成文。例如《美的断想》是这样结构的:断想之一,美是信念,信念于人是自强的起点;信念于民族是兴旺的支点;信念于国家,是腾飞的希望。断想之二,美是力量。美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是可以唤醒人们沉睡于心底的那份与生俱来的真诚和良知的力量。断想之三是美的过程。金碧辉煌的成功之门固然诱人,但其间奋斗的过程也弥足珍贵。三次断想之中穿插着典型事例让读者感受到的是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处处在。美不仅表现在外,更潜藏于内。并启发人们面对造物主所赐的一切美好事物不仅要以感激的心灵去接受更要学会去创造美。
  二是一问多答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一个与主旨密切相关的问题,然后再分几个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这种结构方式入题快,容易打开思路,形式也显得活泼。又如《美的断想》有位考生是这样写的:
  我一直在苦苦地寻找——什么是美?
  于是有人对我说:“打开电视吧,看看那电视里的女模特,女演员,女歌星吧,她们难道不美么?”
  于是我打开了电视。电视里的女人很妩媚,也很妖艳,有的故作姿态,有的无病呻吟,有的还对你眉来眼去,一句话,她们都很漂亮。但是,我没在她们身上找到美。
  又有人对我说:“上街去看看吧,街上尽是打扮入时的红男绿女,他们可美啦?”
  于是我又走出家门。门外的世界很大,人头攒动,我兴奋起来了:“这儿一定有美!”然而,少男的长发耳环,少女的露脐紧身衣和砖头鞋,以及满街的黄发蓝发却让我败兴。也许这个世界时髦怪异,但我觉得并不美。
  还有人对我说:“外面太嘈杂,不好。回家养几盆花吧,它们很美。”
  于是我又回到家中,买了几盆鲜花,放在窗台上。似乎花朵是和漂亮联系在一起的,每当阳光普照,花枝就招展起来煞是好看。然而这些花朵毕竟娇嫩,经不起风吹雨打,且总约束于一盆,让我有些烦闷。
  于是又还有人对我说……
  但一次又一次我都是无功而返,还弄得我身心疲惫。
  有一天,我在劳累中翻开一张报纸来看。
  报纸的头版报道了肖栋栋勇救落水少女而牺牲的事迹。读完这段事迹,我的全身电击了一下。放下报纸,心绪已难以平静。渐渐的,我的视线有些模糊了。突然,我想到了一个字——美。
  可以想想,当他决定下水去救那个少女时,有着多么大的决心和毅力啊!
  于是,我又想起了雷锋、王进喜、李素丽、吴天祥……
  我已十分激动了,但不久我的头脑慢慢清醒了,我发现,我已找到了美!
  美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当我看到英雄楷模时,我看到了一种美。其实生活中的美又何止这些呢?
  当你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为一位老人让座时,你很美。
  当你注视着国旗冉冉升起时并高唱国歌时,你很美。
  美是一滴甘露,它可以滋润你已干涸的心。
  美是一缕阳光,给你温暖,伴你成长。
  美是爱的无私奉献,付出爱,得到美。
  也许美平凡、朴素、简单。但请你记住,真正的美是你灵魂的高洁!
  三是领起下文法。就是将脑中的与问题有关的内容概括为一句话作首领。首领句或是文章的主旨,或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再如《美的断想》有这样的开头:一想美,我就会很自然地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话:“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说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人的美更重要的是体现于他的内在。接着这位考生举例论证了人只有灵魂美才是美,只有对真理执着追求才是美,只有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全心奉献才是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