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课前谈话与作文教学

作者:陈迪平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训练的过程应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一致。“我们心中有了这么一段意思,一种情感,要保留下来,让别人知道,或者自己日后覆按,这时候才动手写文章。”“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那么,怎样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冲动?课前谈话是有效途径之一。
  (1)平等交谈,放飞思维。契诃夫谈写作体会时曾说:“我只会凭回忆写东西,从来没有直接从外界取材而写出东西来,我得让我的记忆把题材过滤出来,让我的记忆里像过滤器里那样只留下重要的或者典型的东西”。“凭记忆写东西”就要打开尘封的记忆,打开话匣,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我心存我事。可是,学生性格不同,有的活泼好动,能大胆交谈;有的文静讷言,不善交谈。如果教师不顾全整体,课前谈话就会成为少数活跃分子的舞台,多数人成了看客。因此课前交谈应该平等。“平等”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给每一个同学以同样的表现机会。大胆的有激情的可以上讲台说;性格内向的文静的可以在小组上说;学困生因为缺乏自信,不敢发言,他们可以自言自语。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平等。师生发言的时间平等。教师不能包场,也不能独霸讲台,有时要走到学生中间,把讲台让给学生。教师要允许学生多元价值观存在,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对学生有失偏颇的看法不能过分指责。因为学生的语言是稚嫩的,学生的人格是发展的。
  通过平等交谈,营造一种“活跃、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有了轻松愉快的心境,天南地北,无所不谈。放飞想象,放飞思维,积极有效地参与到作文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平等交谈,积累素材,激发灵感,创作出惊人之作,自古至今,不乏其例。试想,如果没有田夫野老喝茶时的闲聊,蒲松龄能写出古典名著《聊斋志异》吗?如果不深入山林与猎人交谈,施耐庵能把武松打虎、李逵打虎等场面描写得栩栩如生吗?如果没有与表哥的交谈和书信往来,巴金能写出惊世骇俗的“激流三部曲”吗?如果没有侗族老人谈船夫的故事,沈从文能写出经典之作《边城》吗?如果不深入朝鲜战场与战士促膝交谈,魏巍能写出著名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吗?……他们之所以成功,与人交谈是重要原因之一。
  (2)畅所欲言,敞开心扉。前苏联作家冈察洛夫曾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受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常在一起的东西”。卡夫卡说:“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发育渐趋成熟,学生的害羞和讳饰心理逐渐凸现。说话也逐渐失去了童年的率真,有时言不由衷,顾左右而言他。个性化的表达日趋退化。说“父亲”就是见多识广,办事果断,教子严格。可是有的家长赌博酗酒、不务正业之事只字不提。说“母亲”就是勤俭持家,日夜操劳,任劳任怨。可是有的母亲蛮横泼辣,斤斤计较之事坚决不说。说“老师”就是带病坚持工作,教学有方,和蔼可亲。可是老师的缺点与不足只字不提或轻描淡写。说“二十年后的我”就踊跃发言,说“我”是学者,是专家,是医生,是农民,是宇航员,是县长,是省长,是教师等等;只有少数顽皮的同学说:“二十年后,我当了爸爸,我如何治家,如何赚钱,如何教子。”没有一个女同学说她要当妈妈。是她们没有想到这些事吗?不是。是她们不敢说。如此讳饰能显露个性风采吗?无怪乎于漪老师说:“当前学生的作文普遍缺钙。”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敞开心扉,把“胸中的这一段意思,一种情感”倾泄出来,发于笔端。正如冰心所说:“心有所感,兴致所至,真实地抒写当时当地的思想和情感。”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建构的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奥苏伯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对于作文教学而言,学生已有的“这段意思,一种感情”,“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他们建构写作框架生成独特见解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撬开尘封的记忆,把“那段意思,那种感情”,“已经知道了什么”调遣出来,化陈旧为新颖,化腐朽为神奇。
  (3)谈话自由,不拘一格。课前谈话形式多样。有教师演讲、学生演讲、师生对话、自由交谈等。每次上作文课,我总是根据训练重点提出问题,诱发学生回忆,让学生自由发言。我对学生只有一个要求——围绕话题来谈。除此没有任何限制。他们站着谈、坐着谈、躺着谈都可以;个人谈、双人谈、多人谈都行;大声谈、嬉笑谈、手舞足蹈地谈都允许。全面放开,无拘无束,放开胆量,放飞思维,绽放记忆,生活实感如泉水汩汩流淌。
  (4)把握时机,出示文题。炒菜要掌握火候。火候过浅,菜就夹生;火候过旺,菜就烧糊。课前谈话最忌把课堂搅糊。教师要看准时机,出示作文题。文题出示过早,学生的情绪没有达到炽热点,思想不够成熟。文题出示过迟,学生的情绪已经回落,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谈到最兴奋之时出示文题,此时学生热情高涨,浓郁的生活实感酿造成一种独特的情感,充溢全身。思维敏捷,想象活跃而丰富,记忆被迅速唤起,生活表象纷至沓来,佳句隽语如泉涌出。出示文题后,要求学生闭目静思,理清思路,然后动笔,一气呵成。陆机《文赋》“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南宋哲学家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作文教学中,利用课前谈话,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为作文教学开辟坦途,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信马由缰,挥洒个性。
  
  陈迪平,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南茶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