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走近司马迁”综合性学习案例

作者:贾 红




  一、教学设想:
  
  1、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的安排体例,是将司马迁的作品编排在一起集中学习,并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初中、高一、高二所学过的司马迁的作品勾连到了一起,连同《读本》共16篇作品。
  2、综合学习的步骤:
  将《报任安书》放到本单元的第一篇进行阅读,有利于了解司马迁的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回顾初中、高一、高二学过的作品,重在了解《史记》写人物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一篇知识短文,重在概括了解司马迁《史记》的史学性与文学性。其他三篇传记文学重在翻译诵读,并引导学生领悟司马迁传记文学的特点。
  《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在这部史书中写了一段段活生生的史实,描绘出一张张富有个性的面容,也写出了自己的爱与恨。
  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有关资料,以拓宽学习的渠道,进一步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深入到他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丰富的感情。以司马迁的“爱与恨”为主题,从认识《史记》的文学性及史学性两个方面举行一次综合性学习展示会。
  主要步骤:
  (1)课文及《读本》的学习----→学习
  (2)《史记》文学常识竞赛----→识记
  (3)赏析仿写对联----→赏写
  (4)重点语句的理解与运用----→运用
  (5)分析作品的史学性与文学性----→分析
  (6)对有关史论的辩论----→辨析
  (7)关于《史记》学习的综述----→综述
  
  二、目的要求:
  
  1、通过本单元必修课本中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三篇传记文学及《读本》共16篇作品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翻译学习作品的内容,品读《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2、掌握有关司马迁与《史记》的文学常识。
  3、收集整理有关司马迁与《史记》的对联,理解对联的意义,学习对联的写法。
  4、理解史论的作用,学习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质疑问难。
  5、进一步学习文学评论、辩论稿、综述等文体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
  
  1、在《千秋史话》的电视片中导入课程。
  导入语:《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在这部史书中写了一段段活生生的史实,描绘出一张张富有个性的面容,也写出了自己的爱与恨。本单元我们通过司马迁的16篇作品的学习,深入到他的精神世界,感受了司马迁在作品中的“爱与恨”,品味了《史记》的史学性和文学性,今天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史记》的学习,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2、展示多媒体图片:初、高中包括本册《读本》中选编的司马迁的作品共16篇:
  (1)《报任安书》《悲士不遇赋》(2)《项羽本纪·鸿门宴》《项羽本纪·巨鹿之战》(3)《屈原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魏公子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伯夷列传》《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自荐》《魏其武安侯列传》《优孟传》《滑稽列传·淳于髡》《货殖列传序》《孙子吴起列传·孙膑减灶》(4)《陈涉世家》《孔子世家》
  本单元教材选有四篇《史记》中的篇目,连同初中、高一、高二所学过的《史记》作品,包括本册《读本》中选编的共16篇作品。把这些篇目按体例进行分类,在每个篇目后作简明的内容提要,介绍作品的写作意图和主要内容,对课本选入《史记》篇目的情况作一个综述。
  3、文学常识竞赛:(先由学生出题,然后将题目收集整理,采用竞赛的方式,见大屏幕展示)
  课堂过渡语:
  《史记》创造了我国历史学与文学史上众多的“第一”: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纪传体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独具个性的历史人物。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竞赛。
  如:(1)《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2)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3)《史记》的诞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就中国史学的具体发展而言,《史记》的贡献巨大。(4)《史记》形成的成语有:(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怒发冲冠、毛遂自荐、鸡鸣狗盗、因势利导、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项庄舞剑意在沛公。)(5)战国四君子:(魏国信陵君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
  4、对联赏析,仿写评析:(多媒体展示对联赏析,展示学生仿写的对联)
  课堂过渡语:
  司马迁精神的伟大以及他的《史记》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已经积淀为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些文化名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在一些文化古迹的祠堂、寺庙中书写了很多对联、诗歌,有的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商标,可见司马迁以及“史记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贡献。
  如(对联赏析):
  (1)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2)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3)郭沫若的诗歌对联:
  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
  怜才膺斧钺,吐气比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4)许多佳联妙对,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爱国诗人充满了缅怀之情。武昌东湖有座“行吟阁”,其名取《史记》中“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之意。阁中有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的题联: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
   (5)战国时代,楚秦争霸,屈原倡导富国强兵,联齐抗秦。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一帮奸臣却百般诋毁、加害屈原。清代文人李元度以爱憎分明的情感,撰成一联:
  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
  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
  ……
  学生仿写的对联:
  完璧归赵渑池会,怒发冲冠不畏秦;
  负荆请罪将相和,公尔国尔照汗青。——程涛
  品质高洁,汨罗滚滚千古流;
  大义凛然,文笔滔滔万代传。
  ——鲁小蓓
  巍巍兮高山,众醉独醒,天生志洁不畏奸;
  湍湍兮汨罗,九歌天问,千秋美德比日月。 ——冀琳
  文相如顾全大局国为先,
  武廉颇坦率耿直和为贵。
  ——吴娱婷
  ……
  5、重点语句的理解与运用:
  课堂过渡语:
  司马迁在李陵事件中受腐刑而坚持写完《史记》,在《报任安书》中充分阐明了自己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感情复杂,悲痛、沉郁与慷慨激烈交织。在第四段应用了归纳说理的方法,列举古代被称颂的“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后“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这一段表达“发愤著书”的千古绝唱,不知感动了多少仁人志士历经磨难、百折不挠、艰苦奋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