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作者:罗 荣




  当前,新课改的实施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广大教师都在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行尝试。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老套、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严重制约了语文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往往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最富有文化艺术灵气的学科,被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教得呆板,教了也不管用;学生学得枯燥,学了也不会用。由湖南省新化县教育局举办的首届“星台杯”中小学语文教师五项基本功全能竞赛,经过各选手的紧张角逐和评委的公平、公正的评价,已圆满地落下了帷幕。本次活动对于引导广大语文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提升业务素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理念缺失导致方法滞后
  
  (一)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不切教学实际
  语文教学是一门具有极强艺术性的学问,要突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然而,我们的很多语文教师因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天天接触的只是课本和教参,很少参加县级以上的专业交流活动。教学中观念陈旧,教法传统,处理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欠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特别是有的老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知识得不到或不注意及时更新。长此以往,使原本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变得索然寡味。
  1、不求实效,课堂教学追求形式。
  在新化县教育局举办的首届“星台杯”中小学语文教师五项基本功全能竞赛中,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都突出了新课改理念,但我们也同时看到有的老师只图课堂气氛活跃,忽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对教学环节的形式与课堂气氛的“热闹”的追求上,脱离课文的语言,驾空分析思想内容与表现手法。有的老师把合作学习仅仅当作体现课标精神的标签。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分组讨论,搞“合作学习”。实际上是无效合作或作秀式的表演。
  2、言不由衷,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单一。
  课堂评价应该真实而有机地融合于教学流程中,教师及时的、随机的激励性评价可以牵引教学导向,激发学习热情,调节课堂气氛。但有的课堂,教师的评价性语言显得笼统、不切实际而缺少激励性。教师过于“隆重”的夸奖在一节课中出现的频率太高。这种没有针对性、缺乏层次感的不切教学实际的表扬名义上是赏识教育,实际上,让学生听多了也就缺乏感染力。
  3、处理教材、选择教法方面不够成熟。
  语文教育也是情感教育,但在教学中我们有的老师忽略了它,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语言课、分析课。所教课文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诗文,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但有的老师在处理教材、选择教法方面存在明显的失误:执教现代文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执教文言文缺乏在朗读感知的基础上对文言字、词、句的落实;课堂上追求面面俱到,忽略紧扣单元教学要求去突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4、课堂提问缺乏梯度。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课堂提问应先易后难,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回答。教学中有的老师课堂提问过于简单而毫无意义,有的老师提问一个接着一个却缺乏梯度,导致课堂对话质量不高。
  (二)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学未能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样的理念早就形成共识。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理念往往成为一个口号,成为一个标签。教师急功近利,包办代替。他们习惯于那种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的做法,认为不讲周到、不讲透彻就对不住学生,就显得没有水平,甚至是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还有的教师死盯住课本,千篇一律地分析课文。教师过分自信于自己的讲解和分析,而过多的讲解和分析占用了学生大量的体验、积累、思考和演练的时间,让学生在不断的被动接受的过程中渐渐地忘记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本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活跃在课堂上的常常只是少数的几个好学生,绝大部分同学只能充当听众的角色。主体参与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我们应当以主体参与的思想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1、全员参与。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都有所发展。
  2、全程参与。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设计到学习方法的选择,都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3、有效参与。有效参与是学生发展的保证。表现为:独立学习时间多,思维活跃,获得学习策略,表现机会充分,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新课改要求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积极主动的发展,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索、体验知识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而在新化县教育局举办的首届“星台杯”中小学语文教师五项基本功全能竞赛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过程不敢放开,恐怕驾驭不了而浪费时间;有的只注重发散思维,不注重必要而及时的整合与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无论哪种情况,都没有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充分地在自己天赋所及的范围内得到最优化的表现与发展。
  特别是教学设计往往更多地面向中等生,班级的精英“吃不饱”,潜能生“吃不到”,学生的即时性、应景式回答常使教师满意,但课堂上学生往往缺乏思维的时间与机会,教师缺乏对知识的梳理与由易到难的深入分析。就算设计问题又表现为设计好圈套让学生钻,学生仅仅停留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学习潜能悄然流失。
  
  二、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突出学生在教学流程中的主体地位
  
  (一)更新理念 优化教学方法。
  我们要以切合教学实际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要照搬教学参考资料讲课。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应当让学生着重学些什么,怎样才容易学,怎样才学得有兴趣,怎样才学了有用以及怎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1、更新理念,教学设计力求新颖、适用。
  首先,语文教师备课要改变过去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的做法,要敢于冲破传统教案束缚,勇于创新超越教参,构建凸现个性特色的教学设计新方案。
  其次,要体现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创造价值,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三维目标。
  再次,教学设计要切合教学实际,追求新颖适用,驾驭教材,作好学情分析,关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亮点。
  2、优化教法,力避课堂教学的形式化。
  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因此,教师要坚持科学适度原则,既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科学性、教育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又要采用最能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学方式,不能舍本求末,单纯为了活动而活动。
  有的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堂课的时间里,自主探讨、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学生忙得很,最后只落得一个对文本的粗放的解读与蜻蜓点水似的浏览。课堂上没有了思考的深刻,没有了思维火花碰撞的快乐,也没有了体现人生哲理的妙语。多了些表面上的喧哗与浮躁,而少了启迪心灵的愉悦。这样的课怎么看也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