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作者:陶有刚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审题立意又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审题,即弄清题目内涵及相关要求;立意,根据把握的命题意图、旨趣,确立文章表达的主旨。审题准确、立意鲜明,写起文章来就如同车子正常地行驶在快车道上,否则,车子就会偏离方向,甚至南辕北辙。
  无论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都需要注重审题与立意。审题与立意的方法很多,本文只选取一些常见的例子,从“准、深、新、奇”四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对作文教学有所启发。
  
  一、准,抓住材料因素,角度准确而不跑题
  [材料1]
  王良之弟子驾,云取千里,遇造父之弟子。造父之弟子曰:“马不千里。”王良之弟子曰:“马,千里之马也;服,千里之服也。而不能取千里,何也?”曰:“子纆牵长。”故纆牵于事,万分之一也,而难千里之行。
  [翻译:王良的弟子驾御马车,说要跑千里远,遇到造父的弟子。造父的弟子说:“(你的)马不能跑千里。”王良的弟子说:“(旁边的两匹)马,是千里马,中间的两匹马也是千里马。却不能跑千里,为什么?”(造父的弟子)说:“您的套马绳太长。”套马绳对于驾御来说,是微乎其微的一件事,却导致(马车)不能跑千里。]
  [分析]
  阅读这篇文章,可从四个角度立意:1、王良之弟子在走马之前,认为只要是千里马便能远行千里,殊不知却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因为脱离实践的理论,不能产生生产力。2、造父之弟子善于发现问题,但怎样才能准确地发现问题呢?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经验是前提条件。3、拉车的马均为骐骥,却不能跑千里之远,何也?环境与条件制约人才的发展。4、有人说:做大事者,可不拘小节。其实,这个观点极其错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套马绳虽小,却关乎其大,细节决定成败。
  [材料2]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分析]
  这则材料可以从卖马者、伯乐、买马者、骏马等角度作如下分析:1、卖马者。有商品包装、宣传的意识,他的聪明之举表明:“酒香也怕巷子深。”2、伯乐。若因识得好马而“还而视之”,那其慧眼则令人叹服;若因欲得“一朝之贾”而“去而顾之”,或又是一匹劣马,那伯乐的一世英名将要付诸东流。因此,名人一定要慎于言行。3、买马者。同样的马,花少量的钱就可以买到,却等到伯乐来了、价格上涨之后才买,究其原因,盲目崇拜害人不浅,故而千万不能盲目崇拜。4、骏马。骏马虽有千里之才,如果没有伯乐“视之”“顾之”,哪能显示出自身价值;诸葛亮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没有徐庶举荐,哪能得刘皇叔重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好仍需识马人。
  所以,只要能准确地抓住材料中所提出的各个因素,并能从不同角度对材料作整体分析,写出新意就不是难事。
  
  二、深,把握材料内涵,主旨深刻而不肤浅
  [材料1]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那是年轻的时候,富兰克林应一位老前辈之约,老前辈把约会的地点放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他的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额头上青肿了一大块,痛得他哭笑不得。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牢牢地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②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了一个长长的应聘队伍,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么滋味?”几乎所有人都捂着自己的脸出来了。当然,这些人都落聘了。后来,有个年轻人走了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站直身子,定了定神,他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在同样的位置,给主考官同样一个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因此这位年轻人被录取了。
  [分析]
  如果单从第一则材料着眼来谈“低头”的重要性,把命题范围限定在“说低头”,“论谦虚”上,或单从第二则材料着手来谈“昂首”的重要性,把命题意旨限定在“说昂首”,“论自尊”上,虽然不是离题甚远,但却只做表面文章,其意平平。
  对以上两则材料要找出其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其内涵。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起头颅招聘得胜,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不,其实为人处世的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我们身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在摆放我们心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那个年轻人。若能以此为主旨,那写起文章来,便不愁没有深度。
  [材料2]
  许多年前,在浩瀚的大海上,出现了令多年渔民也为之惊叹的壮观场面:有300多条巨鲸此起彼伏、乘风破浪地向同一个方向追逐、狂奔。群鲸由深海游向海湾、由海湾游向浅滩……最后搁浅在海滩。这是为什么?原来这些巨鲸在追逐沙丁鱼,不知不觉被困在海湾的浅滩里。生物学家费里德里克·布朗·哈里斯这样说:“这些小鱼把海上巨人引向死亡,鲸鱼因为追逐小利而暴死,为了微不足道的目标而耗费了自己的力量。”有着巨大力量与潜能的群鲸,竟然惨败在小小的沙丁鱼手下。
  [分析]
  对于这则材料,关键在于找出产生巨鲸悲剧的原因,进而提炼出观点,以下几点可供参考:①要经得起诱惑,不管多么强大,只要经不起诱惑,就很可能跌入无可挽回的万丈深渊。②要有明确的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如果目标和方向错了,就很可能走向衰败,甚至死亡。③要能够战胜自我,不管多么强大,如果不能驾驭自我,就不能保持真正的强大。
  
  三、新,紧扣时代脉搏,观点先进而不庸俗
  [材料1]
  在美国西点军校,遇到军官问话,只能有4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两百多年来,西点军校为美国培养了3个总统、5个五星上将、3700个将军,以及无数的精英人才。让世人惊讶的是,可口可乐、通用公司、杜邦化工的总裁,均出身于西点。大批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在企业界获得了非凡的成就。美国商业年鉴的资料显示,二战后,在世界500强里,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一千多名、副董事长有两千多名,总经理、董事有五千多名。可以说,任何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为什么如此众多的精英来自西点?其实,全部的秘密就在于“没有任何借口”。
  [分析]
  对这则材料进行分析时,须紧扣“没有任何借口”,确立主旨的先进性。
  “没有任何借口”,体现的是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现在,它已成为美国无数商业精英的行为理念和价值观,被众多企业奉为圭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正需要这种精神。正如《哈佛商来评论》所说:“西点军校对学生的要求: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坚毅,在工商管理学专家看来,这正是21世纪企业管理所必备的。”
  [材料2]
  北大方正的创造人王选,曾对科技领域人才以打猎为喻分过三种类型:一种是指兔子的人;第二种是打兔子的人;第三种则是捡兔子的人。指兔子的人就是指明科研方向的人,打兔子的人是进行科技攻关的人,捡兔子的人就是让科技在经济领域产生效益的人。有人曾笑问王选属于哪种人,王选说:“我属于第二种,其它两个方面是我的弱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