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爱莲说》的教学从何入手

作者:曾 立




  
  《爱莲说》是一篇写物抒情,托物言志,寓哲理于暗喻之中的名文。“爱莲”即爱君子之德。全篇只有两个自然段,十句话,一百一十九个字。文笔洗练而又婉约。作者巧妙地通过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含蓄地表达自己处在那种污秽恶浊的社会环境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趣,讥讽了那种为了荣华富贵而争权夺利的人。本文文字并不很深,但内涵精蕴,寄寓深邃,学生一般容易读通而不易读懂。因此在教学环节的处理上,不应把字、词、句的串讲作为教学重点,重点应落实在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领会文章意趣上。在教学上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平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江西南康郡为官期间,亲自率领部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并独出心裁地把莲池叫做“爱莲池”。每当夏日炎炎,他漫步池畔,倾心欣赏,全神思索。经过酝酿、构思、推敲,终于写下了流芳百世的篇章《爱莲说》。
  
  二、把握作者写作思路
  
  文章开始,作者并不直接点出莲花,而是总提“水路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以可爱之花很多起笔,自然引入正题,并以陶渊明爱菊和唐朝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作为陪笔,来烘托自己“独爱”莲花的感情之真挚和深切,并随即阐述莲花可爱的原因是:“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几句既绘“形”,又写“神”,突出了莲花的可爱品质。接着对三种花加以品评议论,重点还是放在对莲花的赞美上,最后则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收笔,实是为“爱莲”作铺垫,来感叹真隐者少,有德者鲜,像莲花一样的志行高洁者更是寥寥无几,而热衷富贵者居多,抒发作者对世俗的愤懑之情。
  本文以花为题,作者着意写爱莲花,而开头结尾都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作陪衬。这种衬托手法的妙用,既使文章结构完整,趣味盎然,又使文章主题突出,见解深邃精辟。很明显,这样的篇章结构完全服务于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以菊花比隐逸,莲花比君子,牡丹比富贵的说法,已广为流传。其中写莲花的寥寥几笔,神形兼备,更为后人争相传诵,并且成为不少文人骚客的艺术形象。同时,文章中莲花的超脱卓群、傲然不俗的形象也正是作者性格的自我写照,起着贯穿全文脉络的作用。
  
  三、领会文章写作意趣
  
  《爱莲说》文字精短,但没有因其短而在剪裁详略上稍失慎重。文章详写“予独爱莲”,至于爱菊和爱牡丹,作者并没有多着笔墨,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把它们作为写莲花的左右陪笔,以求烘云托月,突出“爱莲”的重心。对于菊和牡丹除了各用一个比喻外,通篇未作褒贬之词,然而作者对这三种花的臧否、喜恶却让读者感到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并回味无穷。
  因为,从表面上看,作者似乎是写对于水陆草木之花的闲情逸致,但实际上却是借题发挥,弦外有音,对当时社会上那种追名逐利、企图富贵的世俗积弊表示感叹。作者借莲花以自喻,并把叙说对莲花的爱好作为整篇文章构思的出发点,也不是简单地抒发自己的个人意趣,而是极其严肃地提出了一个为人立本的道德准则。所以读《爱莲说》,如果只是玩味其词藻的精妙,修辞技巧的高超,而不去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章所表达的意趣,就不能算是真正读懂了文章。
  
  四、探索文章寄寓内涵
  
  《爱莲说》写水陆草木之花,无论是莲,还是菊和牡丹,都有丰富的象征和寄托,读时应用心探索文章的“象下之义”。作者所写的似乎是生活小事,表达的是个人生活情趣,角度很小,但开掘很深,对当时社会人们对于人生处世的不同态度作了精辟的归纳和概括。
  作者的每个比附都包含着深刻的寄寓,称菊花为“隐逸者”,是因为菊花在许多花草枯萎的时候独吐幽芳;称为“富贵者”,是因为牡丹花开得绚丽华美。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也是言之有据的。唐代李肇的《唐国史补》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刘禹锡《赏牡丹》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也反映了唐代人对牡丹的喜爱。《爱莲说》以“世人甚爱牡丹”来反衬自己爱莲之深,以及当时爱莲者鲜有其人则是暗寓长期以来世风日下,积重难返。这叫做一笔两写,用的显然是“双关”的修辞手法。
  又如写莲花傲然坚贞的气质,则极力渲染其“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实际比喻君子胸怀磊落,行为正直,美德广布四方,卓然自立,威仪可以敬仰而不容轻视。这几个短语衔接紧凑,一气呵成,既历述莲花外形、品格的可爱,又把作者所寄寓的情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而言之,要让学生懂得作者借莲花向世人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文章始终以“菊之爱”正面衬托“莲之爱”,“牡丹之爱”反面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文章虽短,但意蕴无穷,值得我们反复去体会。
  
  曾立,高校教师,现居江西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