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中学生怎样进行练笔

作者:程 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写作”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新课标在写作方面提出的“练笔”的理念可以说是语文教改的必然要求,十分切合语文教学的实际。
  所谓“练笔”,就是练习写作,训练笔力。它同属“作文”范畴,但它比作文无论在时间上、空间上、要求上都更灵活、更自由,它是作文的基础和延伸。
  那么,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练笔”的理念和要求呢?新课标没有明确的措施,许多教师不知如何具体操作。本文拟就这一课题谈一些浅易的做法与认识。
  练笔在中学阶段,按照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作文教学的发展规律,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起始阶段:练习运笔
  发展阶段:练就工笔
  提高阶段:练活文笔
  上述三个练笔阶段呈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下面就其三个阶段练笔的具体操作作一简要阐述。
  一、练习运笔。练习运笔,可算是练笔的起步阶段,主要目标任务应确定为指导学生广泛自由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激发浓厚的写作兴趣,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这一阶段,我们应帮助中学生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拓宽练笔之源。
  从以往的教学实践和调研中发现,义务教育第四学段的7年级学生练笔感到最大的困惑是无话可写。过去笼统强调的写日记常常是流于形式的记流水账。为达到第一阶段的练笔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指导学生开启写作之源。
  1、写身边之人。先从家庭成员写起: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再写老师、同学。单就写同学一项,若班上50名同学,一次描写一名同学,就可练笔50次。
  2、记身边之事。仍可从家庭中、学校中、社会上发生的新鲜事记起。
  如:第一次烧饭做菜,第一次坐火车,黄山之行,一张手抄报的由来,摸奖,一堂难忘的活动课,放风筝,打雪仗,写春联,钓鱼,春游等。
  3、描身边景物。如家中的客厅、厨房、书房,庭院的花卉,门前的小河、山丘、荷塘、竹林、菜园、稻田。旅游参观见到的黄山、泰山日出、庐山瀑布、长江大桥、三峡风光、神奇的九寨沟、北京长安街、秦代兵马俑、上海东方明珠塔、西湖绿柳以及春草、夏雨、秋菊、冬雪……
  4、议身边之事。如妈妈对待外婆与奶奶态度不一样为哪般?初中阶段女同学该不该穿高跟鞋?中学生能否上网?“减负”到底应该减什么?怎样看待“追星族”?怎样“过生日”?我为奥运做什么?还可参加报刊、电视上展开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
  凡此种种,都可成为初中生练笔的素材。在此阶段,应鼓励学生勤观察、勤动笔,尽情地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三言两语,可以是一个片断,可以是流水账。只要人人都动起笔来,每天都写一点,做到语句通顺,文脉贯通就行。
  其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过去学生的自由写作式的练笔,教师大都缺乏应有的要求,形式过于随便,练笔本多采用软面抄、笔记本。书写字迹潦草的多,标点符号时有时无,不规范。不正确的格式比比皆是,与正式的作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太随意的负效应使不少学生在正式作文尤其是正规考试中反而显得不适应,以致影响了应试的效度与速度。在练笔初期,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样至关重要。练笔的书写本应采用大、小作文本或统一印制的稿纸。务求字迹端正,格式正确,标点符号和每个字务求落格,从而为正规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练就工笔。练就工笔,是练笔的发展阶段。主要目标是配合8年级的作文教学,使学生顺利地达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的目标。如果说“练习运笔”是开启写作思路,培养写作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练活笔力的话,那么,练就工笔就是通过集中专项练笔写好四类常见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的规矩文。新课标将写作四类常见体裁作文的任务主要安排在8年级。一年时间,14次作文训练要完成“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的教学任务是很困难的。
  譬如,记叙文写作指导,8年级一学年教师正常只能安排4-5次,而每一小类的具体指导(写人类、记事类、描景类、状物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安排一次都难以顾及。过去,又未提出练笔的要求,这就难怪学生的作文达不到应有的水平。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借助练笔来帮助完成这一任务。
  可行性的操作是在记叙文写作的前前后后,借助练笔将记叙文写作的方方面面进行一番全面的训练。以描写人物为例,可分别描写身边多个人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片断描写练笔,从而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这样就可为写好特定的人物奠定基础。再如,说明文的写作,教师一般指导写“说明事物特征和阐明事理”这两类说明文,每类只能两篇左右。试想,仅这两次作文能达到课标规定的要求吗?此间,我们可集中进行说明文专项练笔,如写《我的家》、《我们的学校》、《我家的客厅》、《我的书房》、《我的书包》、《龙眠桥》、《紫来桥》、《蓬莱阁》、《岳阳楼》等,有了这样一组练笔,介绍某种建筑物,说明事物特征这类说明文不就胸有成竹了吗?
  在8年级,练笔应紧紧围绕写好四类常见体裁的作文而展开。通过一系列的专项练笔,从而让学生全面地掌握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的技巧。
  三、练活文笔。练活文笔,是练笔的高级阶段。主要目标是配合9年级和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使学生的作文初步进入到“深刻透彻、形象生动、有文采、有创见”这样一个层面,其中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要使学生所写的文章语言“亮”起来。单就语言表达方面,要求逐渐达到以下几点:
  1、能灵活地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烘托、映衬、象征、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能灵活地使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克服文章中几乎是清一色的陈述句的现象;
  3、能灵活地采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夸张、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色增姿;
  4、会使用分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破折号等;
  5、会贴切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丰富文章的内涵;
  6、能做到实写与虚写相结合。“实”到能够进行细腻地描写,“虚”到能展开合理的想象。
  8年级和整个高中阶段的练笔,要求有意识地渗透以上几点,其目的就是要使每次大小作文的语言鲜活生动,富有文采,克服过去作文普遍存在的枯燥单调、苍白乏味的状况。
  以上语言表达方面的几点要求,在练笔中可先逐项集中训练,然后再综合训练,最后逐渐达到融会贯通。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我曾有意识地多次实践探索,收效颇丰,现列举一、二。
  其一,以“春”为话题写一段话,要求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行文充满文采。
  学生练笔片断(摘录)
  春色是迷人的!你看,春风一吹,便绿了田野,绿了山岗,绿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枯黄的草儿在各处复活了,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望着这新奇的世界。一阵风过,它们便情不自禁地扭动起纤弱的身躯,仿佛在为春天歌唱舞蹈。整个大地都在欢笑,显露出无限生机。
  其二,以“雨”为话题,进行一次小练笔,要求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标点符号要用上感叹号、分号、省略号等。
  学生练笔片断(摘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