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口语交际训练中的资源开发

作者:田利群




  口语交际是一种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的口头语言。它必然要摈弃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尽可能地开发来自课堂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口语实践创建一个“资源平台”。可问题往往是,我们一方面普遍感到课程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又对教学中蕴涵的丰富的学生资源缺乏认识,忽视了对学生资源的捕捉、利用与开发,致使大量学生资源流失。因此我们教师应将学生资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不断提高识别学生资源的能力,并积极捕捉、利用与开发学生资源,以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资源”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一)“学生资源”的概念界定。学生资源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狭义的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的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或是在课堂中突发的某一事件,或是学生的特殊表现等。广义的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凡可被教师利用的课内外表现出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本文所研究的“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通过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其表现形式包括学生的语言、行为和情绪以及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和机会等。
  (二)学生资源的特点。学生资源有如下特点:
  ①生成性、动态性、待开发性、多样性和难以复制性;
  ②存在和表现形式多样,不易察觉,是无形的、非物质的;
  ③是最直接的,可以随取随用;
  ④是最有效的,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
  ⑤是最丰富,能再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学生资源的种类
  学生资源是一种最活跃的人力资源,它不仅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自身智慧和生活经验,还包括学生认识、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综合构建的学习能力。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①学生的认知型资源: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智慧和生活经验,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等等;在生活和学习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认识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
  ②学生的潜质型资源:学生的各种潜能,包括语言潜能、数理逻辑潜能、视觉空间潜能、肢体运动潜能、人际交往潜能、音乐潜能、自然观察者潜能等等。
  ③学生的实践型资源: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搜集到的各种文字、图片、声音资料,特别是在实践活动中撰写的研究计划、具体研究选题、研究方案及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
  ④学生的成果型资源:学生在各种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包括学生的优秀作业、优秀自选作业、竞赛成绩和获奖作品、搜集的资料、学科成绩评价等等。
  
  二、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资源的生成和利用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这四种资源大量存在。而且这种资源是解决教学中“学什么”和“怎么学”这两个问题中最基本、最有效的一种资源。所以,应尽力搭建平台,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感悟、摸索、反思、总结、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抓课堂主渠道,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资源。
  口语交际课强调的是交际性,所以口语交际非常重视在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加强语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获得思维和人际交往方面的经验,从而完成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实现社会化的任务。因此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渠道仍然在课堂: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资源,抓住学生的思维火花。只要显现出的学生资源有益于课堂教学,有益于学生发展,就应该及时捕捉并随机生成。
  如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版七年级上)时,笔者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之间提问并回答,而且要求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回答都必须在文中找到依据。任务布置后,学生无一例外地熟读了文章,第一节课中提出了大量的问题,有一学生这样说:“我觉得小亨特的父亲解救儿子的方法很独特,我想如果是我的爸爸,肯定不是这么做。”笔者追问:“如果是你的父亲,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学生七嘴八舌,或以真实的经历、或根据父亲的行为特点来回答。笔者趁机进一层触发学生思考:请比较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与国外的父母教育孩子的异同,要求课外查找资料,用事例来证明,并探究造成教育子女差异的原因,准备下一堂课继续“采访”。
  课后,每个同学都兴趣盎然、认真仔细地查找了资料,课前的准备前所未有的充分。
  一上课,同学们踊跃举手,争先恐后。学生们讲了许多,如美国的父母在小孩满18周岁后,就将他们赶出家门,让孩子自己生存;日本的小孩上学后,就要在课余边参加劳动挣钱,边完成自己的学业;韩国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每一个观点的提出,都有足够的事例来证明,通过对比,联系自己的父母,可说的话实在太多太多。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总结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与国外的父母教育孩子的异同,并初步探究了原因,水到渠成,所有的教学目标都达成。
  反思这两节课的教学,在于比较成功地处理好了利用学生资源的几个关系:“冷处理和热处理”的关系,“即时利用与延时利用”的关系,“放大与缩小”的关系。如果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学生资源刚好符合我们教师想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这时不妨将课堂加以引申,逐步质疑,让学生自己整理思考并说出问题的结果,使得教学中的小问题被逐渐放大,成为我们教师可利用的学生资源。
  (二)搭建综合性学习的平台,开发学生潜质型资源。
  语文新课程的每个单元都有综合性学习,为了反复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逐渐提升口语交际水平,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就考虑到异质组合,差异互补,更有利于学生各种资源的生成、利用。所以组建的学习小组与平时课堂学习小组不同:由学生自荐、别人推荐或竞选产生组长,并在组长和组员之间双向选择自由组合而成,各学习小组都必须招募在组织管理、口语交际、写作表达、电脑操作、策划活动等方面各有特长的组员,每个小组按照组员的各自特长分工,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努力达成学生在自主选题、自主建组、自主策划、自主开展活动、自主设计成果展示的方式及自主评价等主体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
  每一次活动不妨都把口语交际训练作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将自己小组的内容做成课件后上台边解说边展示,而且不能由一个学生包揽,让每个学生都承担一部分解说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综合性学习中都有不同形式的“说”的训练,如“探索月球的奥秘”活动中的诗文朗诵、讲传说故事;“追寻人类的起源”活动中的讲故事、你说我猜;“戏曲大舞台”活动中的戏曲知识擂台赛、戏曲演唱;“漫话探险”活动中的探险得失辩论、知识抢答;“黄河,母亲河”活动的旅游篇中的担任导游、诗文朗诵;“战争文化”活动中的针对画面即兴演讲、战争利弊辩论等等,尽力搭建各种活动和学习平台,生成学生的实践型资源,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在学生中生成的资源及时得以利用,让他们在体验、实践、摸索、反思、总结中享受快乐,提升口语交际水平。
  (三)展示学生个性风采,整合学生的实践型资源。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口语交际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学生有一定的口语交际基础,但口语交际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大,缺乏交流时的素养;②学生对口语交际课的兴趣不一,有学生很感兴趣,有学生漠然置之,有学生千方百计逃避;③学生对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觉得此课可有可无,没有意识到“说话是一门艺术”,与人交流时不自觉地会把社会上一些低级庸俗的灰色东西挂在嘴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