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作文课堂与生活空间

作者:李东方




  当前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不尽如人意常慨叹不已,反过来,学生对作文兴趣索然,甚至讨厌害怕。究其原因,我认为重要的是我们老师没有打开学生生活的空间与思维的天地,没有触及学生生活中的情绪与需要,更没有让学生从写作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无形之中让学生在作文的世界面前关闭了生活之门,在作文的泥淖中挣扎着。那么我们该怎样来帮助中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用心去阅读生活,从而从内心世界里流淌出有灵性活力的欢歌呢?笔者试着把作文课堂变成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由此来激活学生作文的兴趣与热情,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富有灵魂的生活之歌与生命之歌的抒发。
  
  一、巧用课文中的情境,引导学生打开生活的空间
  
  新课程理念强调在语文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因为在感悟体验中能唤醒激活学生的记忆、联想、想象、情感和思维。因而我便利用这一特点巧用课文中的情境,通过师生情感交流碰撞来引发学生的记忆、联想等,从而较自然地打开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如在教授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和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人教版七年级上)两课后,我便上了一堂作文课。在这堂作文课上,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三个画面:《小飞虫在手中挣扎》、《小瓜苗在墙缝中不屈地生长》和《莫顿在悬崖上迈出了第一步》,然后打开自己的记忆之门,我向学生讲述自己在迎战中考的日子里却患上了伤寒,引发了内心的矛盾及最终满怀信心走进考场的感情经历。在这些情境和老师的真情流露中,扣响了学生的情弦。有的学生从自然现象谈自己生命的过程,有的学生从亲情、友情谈自己成长的历程,有的学生从顺境逆境谈自己成才的感受……这样课堂就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文本与师生的互动局面出现了。一段段感人的亲身经历展示在课堂中,一番番激情的思索话语怦然而出。学生走进了自我真实的生活世界。在这种氛围下,我让学生写一篇以“感受生命”为话题的作文,绝大多数学生能把握题中应有之义,文中突现了真情,更留下了一串串深深浅浅的成长脚印。
  
  二、借用故事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的空间
  
  课文中的情境,师生的互动,让学生打开了生活的空间,但这只能停留于感悟生活,而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该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发现生活中的独特之美,让生活真正走进学生的作文。我便借用故事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情趣。像在讲授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人教版七年级下)时,在学生感受到了那些大文豪的独特表现后,我便问学生:“同学们知道写得这么感人的伟大作家,他是怎么学习写作的吗?”在学生渴望的眼神中我便讲述莫泊桑拜福楼拜为师的故事。由于这个故事贴近学生生活,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抒发自己的心灵发现:有的学生说要了解事物,必须要仔细观察;有的学生说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应深入本质;有的学生说要发现生活的真知,就一定要体验生活……在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时,老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把自己对某些学生的独特发现或某些特殊的举止用逼真形象的文字描绘出来,然后让学生也来讲讲自己的与众不同,讲讲某个同学的与众不同,讲讲语文老师与其他老师的与众不同,学生在情境的熏陶下在互动的氛围中、在心与心的触摸里活跃起来了,他们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融入到了班级与校园的生活之中,写作的热情自然地就被激活了。
  
  三、利用活动中的情境,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生活的空间
  
  能够用眼用心去观察生活,还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生活。只有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写出生活的真精彩。“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课程标准》),这精辟的论述,道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就必须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发现与体验中思索生活的真谛,在关注与交往中丰富生活的内涵,在实践与阅读中拓宽生活的外延。依此,我一方面与学生一同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在大自然中,我们愉悦心情、体验生活、找回丢失的真纯,融入了自然,那真纯与真情便会从我们的心底自然流出,于是我们感受自然的美好,我们比赛抒写自然的灵性。另一方面,我和学生们一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有关注热点的辩论赛和有关社会现象的调查报告;有为何要关爱他人的情境模拟和培养合作能力的球类比赛;有走进名人、了解名人、提升自我的读书活动和相关的比赛;还有感受人生、思索人生的“游戏”活动等。下面就是一堂作文课上“游戏”的活动情境。一走进教室,我告诉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选择”。请你们写下你们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五件事情。学生们一会儿就写了出来:金钱、生命、友情、快乐、空气……,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我要求学生划去五个里面不太重要的一个,然后让学生再去掉一个不重要的,这下许多同学开始感到难以选择了,毕竟许多东西对于生命来说都十分重要。这样等我让学生们只保留一个的时候,他们无一不感到选择的艰难。看着学生选择时的凝重表情,倾听学生对保留下来的选择理由的阐述,我捕捉到了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震颤。特别是听到学生思想深邃、含蓄隽永的哲理句,气势磅礴、情感真挚的排比句,以及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引用句时,我有了一种对生命意义更深层次的体验和理解。于是情动之中,我们师生都写下了自己对选择过程的感受和体验,情到自然文成!
  总而言之,作文不是闭门造车,无病呻吟,更不是学生单方面的事。老师应该给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作文课堂,用自己的激情与智慧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的空间,来阅读生活,思索人生,在师生互动中,在心灵碰撞里,让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驱动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寻找作文的活水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