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古代白话小说点校本中的标点问题

作者:匡鹏飞




  我国古代的书籍,通常都是既不断句也不标点的。因此,今人对古籍的整理出版,一个最基本的工作就是用新式标点符号来给古籍的文字进行断句和标点。
  近十几年来,文化出版事业繁荣,各出版社争相出版古代白话小说的点校普及本,这无疑为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小说的点校本都存在一些标点问题。这些问题轻则会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重则会对读者运用标点符号产生误导。因此,一方面,点校者在标点时一定要仔细推敲,以高度的责任对待标点问题,力争少出差错;另—方面,读者在阅读时也要学会分析,提高辨别能力。
  我们试以《二拍》为例。《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明末凌濛初著,是两部著名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在文学史上,作为明代拟话本小说的优秀代表,《二拍》和《三言》齐名;在近代汉语研究中,由于反映了明末的实际口语面貌,《二拍》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目前国内出版了多种《二拍》的点校本,比较常见的有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岳麓书社、三秦出版社、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等出版社的版本,为人们阅读和研究《二拍》提供了方便。美中不足的是,这些版本在标点方面都存在—些问题。本文以影响较大的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拍案惊奇》和1996版《二刻拍案惊奇》中的标点为例,挑出四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讨论。
  1.从来仕宦官员,王孙公子,要讨美妾的,都到广陵郡来,拣择聘娶。所以填街塞巷,都是些媒婆撞来撞去。(《拍案惊奇》卷十二,204-205页)
  按:此例将—个因果复句分成了两个显得不太完整的单句。合而观之,句号前的部分是因,句号后的部分是果,两者意义联系十分紧密,而且后一分句还承前省略了表地点的成分“广陵郡”。因此,把这两个单句处理成一个因果复句更合理,“拣择聘娶”后的句号应改为逗号。另外,“仕宦官员”和“王孙公子”作为并列性的名词短语,两者之间标点符号的正确打法应是顿号而不是逗号;“要讨美妾的”是—个不算太长的后置定语,它与中心语之间不加标点更能显示出两者之间紧密联系;趋向动词“来”和动词短语“拣择聘娶”形成连动结构,而连动句中的连动项之间—般没有停顿。综上,此例的标点应改成:从来仕宦官员、王孙公子要讨美妾的,都到广陵郡来拣择聘娶,所以填街塞巷,都是些媒婆撞来撞去。由于此句较长,而且它所反映的明末时期的白话在某些表达方式上与现代汉语又存在—些差异,因此,准确、明晰的标点对于读者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尤其重要。
  2.赛儿看见天书卷面上写道:“《九天玄元混世真经》。”(《拍案惊奇》卷三十一,540页)
  按:此例几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首先,“九天玄元混世真经”虽然是个书名,但在此处它所指称的不是以它为书名的那本书,而是写在书的封面上作为书名的这几个字,所以,“九天玄元混世真经”不应该加书名号。其次,“九天玄元混世真经”在句中表示的是—种作为文字本身的客观存在,固然也含有被引用的意味,但毕竟不是直接引语,所以,虽然用引号不算错,但在可用可不用的情况下,为避免烦琐,以不用引号为佳。第三,即使用引号,由于“九天玄元混世真经”只是—个短语而不是—句话,所以最后的句号也应该打在引号之外,作为整个句子完结的标志。综上,此句中的引号和书名号都应去掉,如果要用引号,句号要打在引号的外面。
  3.到得长安,这个官人已坏了官,离了地方去了;只得转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218页)
  按:此例在应该用逗号的地方误用了分号。分号—般用在句子内部具有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它所表示的停顿等级处于逗号和句号之间。例3中,后一分句是紧接着前面三个分句的,且它与前面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而非并列关系,所以“只得转来”前的分号应改为逗号。
  4.懒龙心思有计,登时把衣襟来穿戴了,袖中拿出火种,吹起烛煤,点了行灯,提在手里,装着老张指挥声音步履,仪容气度,无一不像。(《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九,702-703页)
  按:此例将两句话并成了—句话,造成句子语法上的混乱。前一句应从开头到“装着老张指挥”,是一个总分式解注关系的二重复句。“懒龙心思有计”是“总”,后面六个具有连贯关系的分句是“分”,它们合起来解注第一个分句,即以“分”解注“总”。“声音步履,仪容气度,无一不像”主谓宾俱全,且意义完整,应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如按此例标点方法,上面的句子有句式杂糅的语病,不能成句。所以,应在“装着老张指挥”和“声音步履”之间加上一个句号。
  限于篇幅,我们只选取以上标点运用有误的四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了简略的分析。在《二拍》的其他点校本中,对于这四句的标点,大部分与以上错误完全相同,有的不太相同但又存在别的问题,当然,也有少数在某一两个句子上与我们的意见不谋而合。事实上,这只是《二拍》乃至其他明清白话小说的各种点校本所存在的标点问题的一个缩影。
  对古籍的整理和点校需要综合运用文学、语言、历史、文献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般来说,正确理解句子篇章意义、紧密联系语法词汇知识和合理使用新式标点符号是古籍标点的基本方法。对于古代白话小说的点校来说,尤其需要兼通文学和语言学。文学和语言学是相邻学科,文学研究和语言研究都应该互相吸收对方的营养,文学的研究离不开语言知识的运用,语言的研究也离不开对文学知识的了解。
  需要指出的是,古籍的标点问题中,有的是对与不对的问题,有的是好和不好的问题,这是问题的两个不同的层次。标点是否正确无误,直接关系着读者对原文大意的理解;标点是否完美无瑕,相应影响着读者对原著细节的赏析。在对古籍进行标点的时候,应在首先确保正确的基础上,尽量使标点与原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而后者应是古籍整理和点校工作者所追求的最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