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作者:王春红




  语文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一大扭转就是要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笔者以为,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缺失问题尤其严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我写,因为我想写
  
  主体性的根本是行动的自觉自主。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主动写作的习惯。反观我们学生的写作情况,实难让人乐观:大部分学生怕写、厌写、恨写作文,有所写作,总是“被迫”;有主动写作习惯的太少太少。其主体地位一直被悬置。
  笔者以为,要培养主动写作的习惯,需从两个大方面着手:一是激发写作兴趣,二是提高写作能力。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兴趣有助于能力的提高,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巩固和加强兴趣。如此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写作的习惯。如此,写作才成为主体性的行为。
  
  二、钻到学生的心里出题
  
  学生厌恶作文的一大原因是我们的作文题目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却被迫要“说”,就只好说套话空话假话糊话……说得无聊之极痛苦万分久而生厌。叶圣陶等人多次强调,写作能力是日常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举凡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要让学生大胆地写,用心地写。叶老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他强调作文就是让学生写自己的“积蓄”,“积蓄”到了,写作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正因此,“定期命题作文就是不得已的办法”。
  命题作文“不得已”却要“为之”,命题就必须慎重。叶老强调:“教师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好;唯据平时对于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之内拟定题目”。他后来把这样的命题概括为“钻到学生的心里出题”。如此,“学生遇见这种题目,正触着他们胸中所积蓄,发表的欲望被引起了”,才有了写作的兴趣。否则,学生只能“无话找话”,写作兴趣全无,作文水平也就上不去。某刊载:一女生平时作文很差,但教师发现她的信却写得情意荡漾、文采斐然。这值得我们深思。作文命题应该“钻到学生的心里出题”,变学生的“无话可说”为“有话好说”,才是对其主体性的尊重。
  
  三、别念紧箍咒
  
  命题之前尤其是之后,我们习惯于对学生指点一番,名曰作文指导。但我们的指导往往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恕我直言,相当多的所谓作文指导,只不过把高考评分标准变换方式念了一遍又一遍,学生听得耳朵起茧。设若学生要求道:“老师,您说了这么多道理,能写一篇我们看看吗?”我想有不少语文教师恐怕还真的写不出,可见“指导”之无用。当年有人问鲁迅先生作文有什么秘诀,他的回答是:不相信有什么作文的秘诀。我相信先生的回答是真诚的。可叹的是,我们还常常要求学生按这样的“指导”写,定文体,定结构,甚至定修辞等等。如此一来,“指导”就成了学生作文的紧箍咒,越念越让学生头疼。
  我以为,真正的作文指导只有八个字:多看多读多写多改。“多看”就是多观察。必须指导学生养成观察体悟思考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习惯。这是培养学生的“积蓄”,否则写作就易成无米之炊。“多读”是多读书。关于这个方面论述甚多,此不赘言。“多写”就是多写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文章。写作只能在写作中学会,正如游泳只能在游泳中学会。心理学告诉我们,所有能力的养成均需经过足量的训练。写作本质上是一种能力,只有多写,由熟生巧,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多改”就是多修改自己的文章。宋人吕本中有言:“文字频改,功夫自出。”我常对学生说,把一篇作文写三遍胜过把六篇作文写一遍。原因在于,写三遍是对一个作文题进行反复操练,正符合“熟能生巧”的心理学原理,能使自己的作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个高度又能迁移到下次作文,使下次作文少走弯路,“直捣黄龙”。否则,如果只写不改,作文水平就易原地踏步,有所提高也较慢。我以为,真正的作文秘诀就是这八个字,作文“指导”应抓住这“八字真经”。显然,“真经”的主体是学生。
  
  四、自胜者强
  
  学生厌恶作文的另一大原因是我们批改不当。关于作文批改问题,有过很多讨论,但现状仍不容乐观。我们的不少教师总是按所谓的“高考标准”来批改;可我们对“高考标准”的理解往往有偏,执行又过严,往往把高一学生就当作“文坛高手”来对待。学生翻开作文本,见到的是“鲜血淋漓”“体无完肤”的惨象,怎能不“由衷”地泄气生厌生恨呢?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批改作文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改正力所能改的毛病”,每批改一次让学生有一次“实在的收获”,就达到了批改的目的。这就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尊重的另一个方面,是把批改的“权力”还给学生。不少专家、教师倡导学生作文的互改自改,论述甚多,此不赘言。
  总之,对作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问题我们认识还不够,往往在无意中,“好意”中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我们应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要再“押送”学生了,让孩子们跑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