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苏轼的一首婉约词赏析

作者:罗治章




  提起苏轼,人们就自然想起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怀子由》等作品,这些词气势豪迈奔放,感情激昂旷达,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但苏轼的词中也有情致婉约的作品,如悼亡妻词《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诗人的妻子王弗是个性情温顺的人,聪明沉静,知书达理,对苏轼察言、知人帮助很大。她十六岁与苏轼结婚,二十七岁却不幸去世,葬于四川眉州。现在我们读这首词,依然能感受到苏轼对于妻子逝世的痛彻心扉。
  词的上片,写对亡妻的深沉思念,是写现实。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着眼时间。十年沧桑,他们是多么迫切地希望得到彼此的消息,然而,这“茫茫”二字,不仅写出了他们彼此渺茫难详的现实,也反映了他们思念之情的深切。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妻子,却说“两茫茫”,用这样肯定的语气,说死去的妻子也有着同诗人一样的心境,体现着诗人对亡妻的了解,蕴含着无限深情。“两”,虽然是合生、死者而言,实际上是在强调生者思念的深情。在诗人看来,死去的妻子也正和自己一样,充满着不尽的思念,感情如此之深,思念之情可想而知。“不思量”,如异峰突起,警策峭拔,紧接着“自难忘”紧逼一步,即使不去想她,也不会忘记的,退一步进两步,把诗人那种深沉的思念,强调得异常鲜明、异常突出。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着眼空间。“千里”言其远;“孤坟”言其单。“千”与“孤”,多与少对比,创造出一种凄清冷落的境界。“凄凉”,是因为死生隔绝;“无处话”,则不仅因为死生隔绝,还因为活着的身在密州,死去的坟在眉州,山遥水远。诗人在这有限的语言里,容纳了丰富的情感!
  “纵使相逢应不识”至“鬓如霜”,是假设之词,写生死离别的思念之情:纵使能相逢,恐怕她也认不出我憔悴的模样——我如今变得满面灰尘,两鬓如霜。
  十载隔绝,生死茫茫,诗人渴求着、幻想着能够与死去的妻子见上一面,可是转念一想,即使见了一面,又会是一种什么情景呢?按照常情,他们也许会抱头痛哭吧!然而没有。出人意外,“应不识”,都变得不能相认了。这种超乎常情之外的表现,倍增凄惨。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的夫妻,何以会不相识呢?诗人解释道:“尘满面,鬓如霜”。这里是诗人从自身的感喟中,抒发了对妻子的无限怀念。王弗在世时,苏轼的生活比较安适;王弗死后,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外任。官场的失意,奔波的劳顿,已经使刚刚四十岁的诗人增添了白发。所以,在“尘满面,鬓如霜”两句诗里,寄寓着诗人的无限身世感慨。自然,这决不仅仅是感叹自身的坎坷,它更流露着对亡妻的思念。
  词的下片记述梦境。
  “夜来幽梦忽还乡”,是说:夜来,在朦胧的梦中,我忽然回到了久久思念的眉州家乡。
  梦,既是上片思念亡妻感情的延伸,与“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相呼应,意脉不断,又由写实而入虚,生发出新意来。用“夜来幽梦忽还乡”一句过渡,引入梦境,“词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忽”字表现梦境的迷离恍惚。
  “小轩窗”至“惟有泪千行”,是记述梦中的情景:在那小小的窗户旁,她正在梳妆;我们四目相视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只有滚滚的泪珠在脸上流淌。
  诗人梦到了什么呢?“小轩窗,正梳妆”,这是一幅窗前梳妆的日常生活图画。诗人对亡妻的这种形象是非常熟悉的。在梦中,仿佛又回到了十年前那种和睦、融洽的夫妻生活中去了。短短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的理想。平易,却很亲切,充满了生活气息,平淡之中自有一种动人的魅力。“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写夫妻相见的情景。“纵使相逢应不识”,还只是一种设想,现在,他们真的在梦中相逢了,妻子该是惊诧丈夫的衰老和憔悴吧?他们该是倾诉一别十年的离肠吧?……然而,诗人却没有写。诗人只是选取了夫妻相见惊定之后的表现。“想顾无言”,不是无话可说,而恰恰是十载离肠,要说的话太多,乍一相逢,惊喜并至,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且思绪茫茫,一时怎能说得清楚呢?世间有许多感情,并不是都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人正是要通过这种“无言”,让人领会个中真意。“无言”却“有泪”,而且泪竟至多到“千行”!“泪”,是情感的形象,是心灵活动的外在表现,泪流“千行”,说明内心很激动,感情很丰富。此时此刻,语言似乎已是多余的了,夫妻间的互相了解,使他们无须一言一语,那簌簌滴落的眼泪,便是他们传达感情的最好方式。这是惊喜的眼泪,十年隔绝,“忽”而相遇,怎能不惊喜?这是悲伤的眼泪,千里相隔,十年离索,这满腹哀愁,怎能不向亲人表露?诗人抓住了人物在特定情境之下的独特表现,恰到好处地把它表现了出来,这是能鞭辟到感情最深处的艺术描写。
  词的最后三句,是诗人梦醒后的感慨。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是说:我知道,她年年岁岁伤心肠断的地方,正是那洒满月光的荒凉山冈。
  那短暂的相逢,竟然是一场虚幻的幽梦!由梦幻回到现实,更增加了诗人的思念。但诗人很巧妙,他不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而是去猜想妻子如何想念自己。“料得”由现实引入想象;“年年肠断”,说明亡妻思念的殷切;“处”,逗起下文,移情入景,描绘出千里之外王弗葬地的景象:“明月夜,短松冈”,那明月照耀之下,长满小松树的山冈。这又照应了上片“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孤坟的凄凉,不是凄风苦雨、暗夜萤飞,而是明净如水的月色,这是别具匠心的。诗人是从自己的伤心肠断,来设想妻子的伤心肠断,在这种设想、判断中,表现出诗人对亡妻的体贴,寄寓着诗人执着不舍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