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阅读重点的确定与突出

作者:王传文




  一个文本被选入教材,就赋予了它教给学生以特定的知识和能力的使命。这就决定了一篇或一课时有一个或几个主要的教学目标,即我们所说的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重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然选择,因而,授课者力图于此创新出彩,评课者也把它的得失优劣作为尺度来评判教学的成败。这个话题毫不新潮,但与语文教学同存。我们从常规的课堂教学检查中、从公开发表的教学示例资料中常常发现这类问题,促使我们旧话重提,谈谈自己的见解。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突出教学重点?我们认为,关键在“确定”重点和“突出”重点。先说确定重点。如何准确的把握重点,根据有三个。一是文本决定重点,姚鼐的《登泰山记》,过去编入初中课本,现在编入高中第三册,而把理清游踪、学习写景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不能变。二是教材决定重点,把一篇作品编入哪一册哪一单元,编者都赋予了它特定的任务,使它成为某些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载体。因此,授课者必须实践编者的意图,着力引导学生落实某一两个方面目标。三是学生决定重点,授课者还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选择重点,对教材编者的安排可以进行取舍,或者调整。准确的把握教学重点,是教师解读文本、驾驭教材能力的表现,是教师了解学生的现状和需求的反映。
  再说突出教学重点。如果说准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体现,那么,在此基础上能否突出重点则主要是经验和方法的问题。事实上,因不能突出教学重点而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才是问题的主要表现。怎样才能突出教学重点?我们建议做到四个字:准、透、慢、练。准,即讲授准确,具有科学性。实际上,鼓励求异,要求对文本有独特的领悟,并不排斥准确性的要求。这节课以落实基础知识为重点,就要教准字音词义,多音字要结合词语定音,多义词要结合句子选定义项,还要从感情色彩、一语双关等方面去挖掘它的深层含义;范读文言文,依据意义决定个别字的读音的变化以及语句中停顿等,都必须是准确无误的。即使是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也不是漫无边际的,必须源于文本。讲授不准,对学生的答案不作准确的评判,向学生罗列众多有分歧的见解,这样必然影响解决教学重点。透,即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到位,教师的分析深入透彻,不止于肤浅。对思想内容,要缘文悟情,或披文入理,紧抓寓理载情寄趣的笔下之物,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况去解决;对含义深刻的语句,要把它放在上下文中,以理解关键词语带动理解语句的表层含义,联系全篇透视它含蓄的深意,等等。慢,即语速较慢,以学生能够把教师的讲解、同学的交流听完整、听清楚、记下要点为佳。句句分明,有板有眼,关键处不妨反复讲,让学生复述。有些教师常常失之于这个细节,讲到重点语句、关键文段慢不下来,给学生的是热闹,留下的却是空白。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不肯改变既定的教学设计,为完成任务而在重点处不甘慢下来。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到了决定能否达标的地方,何不去轻就重,从容一点呢?练,即围绕教学重点安排练习。现在,用资料的多,自主设计练习题的教师少。别人编写的资料,未必适合你的学生,也未必能够帮助你解决教学重点。因此,我们提倡教师自己多拟题,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点,多层面多角度的设计练习,对突出教学重点是很有好处的。
  对突出教学重点的问题,评课者也应该多听听授课者的意见,了解他确立教学重点的根据,不然就会犯就课文论课文,轻易的否定授课者合理的选择,产生误导。
  语文课常教常新,在确定教学重点并突出教学重点这一环节,也要有一番琢磨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