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对另类作文应另眼相看

作者:金 光




  所谓“另类作文”,形式上是指中学生常用的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夹叙夹议类和抒情类散文以外的那些有点“特别”的文体,如诊断书、备课笔记、庭审记录、故事新编、留言条等。而内容上,则表现为思维的怪异,思想的浅薄,情感的荒瘠。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思想情感(内容)上的怪异荒诞,不论它用什么样的文体(形式),均属此类。二、片面追求形式(文体)的独特,造成内容与形式的严重脱节。所以,本文中的“另类作文”并不是我们提倡的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作文”。
  
  一、另类作文的成因
  
  1、另类作文源于各种亚文化。
  由于各种亚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加上呈现在他们面前的世界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纯净美好。于是,他们中的有些人开始对传统的崇高、美好、真实等价值开始怀疑、回避甚至抵触。所以,现在的学生大多比较现实,缺少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精神,传统的偶像对他们来说似乎是个笑话。在作文中,则表现为认识的肤浅,情感的荒漠,品位的低俗。
  2、另类作文迎合了新课程中的创新教育和赏识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开始积极倡导作文个性化,力求标新立异;学生为了获得高分也想方设法的作奇思妙想,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于是,另类作文应运而生。现在的问题是,大家开始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只要有一点所谓“创新”,大家都会不加分析的肯定表扬,以致形成一种风气,结果导致那些胡思乱想、怪异荒诞甚至是道德背叛、价值逆转的东西也频频上了学生的作文本。加上现行教育中赏识教育的影响,老师更不愿轻易批评学生,而去背上压制学生创造才能的罪名。所以,老师多以表扬或不置可否的态度让“另类作文”大行其道。
  在创新教育和赏识教育的双重作用下,“另类作文”有了生长的空间。
  3、个别学生高考的成功,助长了这种风气。
  2001年从江苏冲出了一匹“赤兔马”,2003年又从海南飞出了一只“猫头鹰”,与此同时,高考作文要么是寓言,要么是诗歌,要么是诊断报告,五彩纷呈,让人们目不暇接。一时间,从评卷教师到新闻媒体,都对这种“另类作文”好评如潮,按照传统写法的作文似乎被冷落了。有人预测,有了这些先例,今后的高考作文教学,研究和模仿体裁古怪的文体将成为重点,写一手怪模怪样文章的学生将会越来越多。笔者以为,体裁的新颖固然是件好事,但它必须符合内容的需要,否则就不足取。
  平心而论,《赤兔之死》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因为它能够做到内容健康新颖,且能与形式很好的结合,又完全符合题意,但是否适合把它当作中学生模仿的典范,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如果学生都写像这样的文体(杂文),都像这样去构思作文,而放弃了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常规文体的基本训练,我以为是得不偿失的。
  《赤兔之死》尽管不是我们所讲的“另类作文”,但它却对真正的“另类作文”的写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让人始料不及的。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我觉得还是应该和学生讲清楚,作文上做一些大胆的有益尝试,写一点另类的东西是可以的,但是它毕竟不是作文的正餐,而是副食。我们的写作还是应该以教科书为典范,多向课本学习才是。
  
  二、另类作文的表现
  
  1、对相关知识缺少基本的认知。
  十八世纪,统治科技领域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总结了一条规律,质量相同的铁球一定比纸球下降速度快……几百年过去了,人民不再怀疑这位十八世纪最伟大的一位科学家,直到二十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伽利略做了一个震惊世人的试验,他在几千米高的英国斜塔上,把一团纸和一团泥从同一高度同一时间放下……
  这个例子来自高考作文,读了以后,让人啼笑皆非。真的没有想到,我们学生的知识会贫乏到如此程度。它启示我们,要想把作文写好,仅仅学习些写作知识,掌握些写作技巧,是完全不够的。写作者还要能够有广泛的阅读,丰厚的积淀。例子中涉及的内容,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只要平时能多注意点积累,就不至于闹出这样的笑话,造出这样的“另类作文”了。
  2、想象不可谓不大胆,但却因不合生活逻辑而近乎荒诞。
  当我被抱出产房门时,看到的是爸爸、妈妈的喜极而泣,妈妈的泪滴到我的小脸上是热热的。
  想象是在人的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作文创新的主要途径,也是克服思想、思维、思路定势,打破呆板、僵化的旧模式的主要方法。别林斯基说:“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学生倘能在作文中,神思飞动,纵横驰骋,展开想象的翅膀,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但是,想象决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生活为基础,要合乎人情事理,例子中的想象就让人难以接受。
  3、连作者都搞不清要写什么,读者自然是一头雾水。
  ①忍耐其实就是一种自然。
  ②第二次模拟考试,经典的战役。无数流星划过夜空,壮观的情景惊艳倾城,令人叹为观止!
  这两个例子来自初一学生的作文,我琢磨了好久,也没把意思搞明白。到底是老师的领悟能力差,还是学生的创作水平高?问他本人,他也说不清。实际上,这里面不仅有写作态度问题,也有写作习惯问题。作文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是要经过大脑深思熟虑的。这种无厘头的作文真是让人如坠云雾。高考、中考中这样的写法是十分危险的。
  4、没什么生活经历,却显得无比沧桑;年纪不大,却抒发老气横秋的成人情调。有时,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偏差。
  我觉得动物,猿人,原始人,真的过得比我们好,即使他们没有电视,电脑,可口可乐。人类得像原始人学习,原始人舒服过一辈子,人类只能在老头儿时舒服几十年,甚至更少。我想人类从现代人发展过来,没有谁舒服过日子超过二十年的吧!原始人寿命50-60岁,他们才是真正的“长寿”人,长寿,为了什么?多享受几年,既然长寿不了,青年时,别那么累,我想,那样才叫长寿。
  读着这样的文章,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会像这样思考问题,像这样看待人生?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他们究竟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它要求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时刻不忘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情操的陶冶。同时,也衷心的希望这些问题能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孩子的思想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因为这样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是极其危险的。
  5、带着当代时尚文化的烙印,什么泡吧、迪厅、网络语言等等。
  一天,刘备给孙权发了个短信,请求共同抗曹,可是,当时孙权正在QQ上与曹操谈论天下形势呢,所以只好派诸葛亮亲自前往东吴结盟。
  这些泡沫语言,看起来是洋洋洒洒,但多半没有什么实际内容。要知道,写作不是消磨时间,不比网上聊天。在一篇几百字的文章里,我们要叙写故事,要表情达意,而且是要以最简洁的文字。说了半天,内容空泛,言之无物。这是作文的大忌。
  6、另类还表现在题材的千奇百怪上,什么盗墓者、流浪人、灵魂术士,甚至吸血鬼,不一而足。他们沉湎于那些荒诞不经的故事之中,难以自拔。
  
  三、怎样看待另类作文
  
  首先,应该看到另类作文可以给人一种新鲜感,一种新奇感,一种新颖感,一种陌生感。它任意想象,轻松揶揄,或宣泄情绪,或突出主题,都是一般的记叙文和议论文无法达到的。因此,另类作文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带有某种创新的成分。
  其次,应看到另类作文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巨大危害。一是使学生产生了投机取巧的心理,他们不再用心去进行严格的作文基本功训练,以为只要作文时能突发奇想,且怎么新奇怎么好,怎么怪异怎么好。这是学生作文的一大误区。二是另类作文造成学生思维混乱,人文精神失落,价值逆转,道德背叛倾向严重。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的认同,失去对优劣的正常判断,这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极为有害。三是另类作文的流行可能造成另类文风的盛行,它将贻害他人,贻害后人。文风问题实际上是思想作风问题,也是思维方式问题。我们的文学当是严肃的,应当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真实地反映生活,表现人生,而不是一味的投机或迎合。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另类作文”的某些创新因素,不能一棍子打死,但又不能听之任之。我们应在引导上下功夫。我以为最好的方式是引导学生回到经典中去。
  经典是一片丰沃的土地,那是一片原始森林,极适宜优秀的种子生长,可以说,所有的经典都是在经典之中产生的。任何真正伟大的作家,总是从传统经典中吸取充分的资源与养料,作为自己创新的源泉。无论是马克思还是鲁迅,我们在读他们著作的时候,都会发现他们引经据典,挥洒自如,将传统的资源化为自己的创造。很难设想一个对唐诗宋词极少涉猎的人会成为一个大诗人。
  今天,传统的经典备受冷落,快餐式的作品大行其道。学校里的“另类作文”开始逐步流行,此时此刻,我们真的有必要、也有责任引导学生回到经典去。因为经典可使孩子的思想变得高尚而不低俗,思维变得活跃而不怪异。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些纷繁的多元的快餐作品读多了,经典的东西就会读得少,反之亦然。
  阅读经典,要能利用一切零碎的时间,零碎的精力,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阅读经典,要能多读多背,读思结合,读写结合,随时翻读,随时笔记。阅读经典,学习经典,不断积累,不断深化,让它成为我们“血液”中的一部分,也许这对改变当今“另类作文”的现状是一剂很好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