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否定副词“没”和“不”

作者:张时阳




  现代汉语中,否定副词“没”(包括“没有”)和“不”,都能用在谓词(动词、形容词)之前,对谓词进行否定,构成状中关系。如:“没说”“不说”“没对”“不对”。粗看起来,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差不多。其实,差别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时间范畴的对立
  
  “没”“不”都能反映时间,但所反映的时间段不同。“没”是对过去的某个时间段中的可能事件进行否定,“不”是对将来的某个时间段中的可能事件进行否定。如下图所示:
  
  A点表示说话时的时间,AB表示过去的某个时间段,AC表示将来的某个时间段。“没”对AB内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不”对AC内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如:
  (1)a我没回家。 b我不回家。
  a句中的“回家”是在过去的时间里可能发生的事件;b句中的“回家”是在将来的时间里可能发生的事件。
  “没”“不”在时间上的差异,可以解释许多语言现象。
  (一)与“V过”的组合
  “V”表示动词,“过”是动态助词。“没”能与“V过”组合,“不”不能与“V过”组合。如:
  (2)a没打过 没哭过 没买过 没学习过 没讨论过
  b不打过 不哭过 不买过 不学习过 不讨论过
  单个动词,其动作既可发生在过去的时间里,也可以发生在将来的时间里。因而,与“没”和“不”都能组合。动态助词“过”具有历时性,它附在V后,表示V是过去时间里的动作。“过”对V的所处时间已经明确,即在“过去”。这与“没”反映的时间相符,而与“不”反映的时间矛盾。因此,“V过”能受“没”否定,不能受“不”否定。
  (二)与动补结构的组合
  “没”能用在动补结构前与之组合,构成状中结构;而“不”呢,一般情况下,用在动补结构前与之组合,其可接受性差。如:
  (3)a没看完 没找到 没睡好 没吃饱 没说清
  b不看完 不找到 不睡好 不吃饱 不说清
  动补结构,有动作,有结果,在没有具体语境提示时间背景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倾向于理解成动作已经发生,结果已经出现,也就是说,人们倾向于把动补结构所表示的事件理解成在“过去”已经发生。
  这与“没”反映的时间相符,与“不”反映的时间矛盾。因此,例(3)a能成立,b可接受性差。
  如果在具体语境中明确了时间是在“将来”,动补结构所表示的事件能够理解成是“将来”的事件,则“不”也能用在此动补结构前对它进行否定。试比较:
  (4)a你们不做完,就不能回家。
  你们不找到,就不能吃饭。
  你们不说清楚,就不能走。
  看样子,他们不打起来,决不会罢休。
  b你们不做完。
  你们不找到
  你们不说清楚。
  看样子,他们不打起来。
  例(4)a中,语境已明确了划线部分的动补结构是“将来”的时间里可能要发生的事件,因此,它们能受“不”否定,句子成立。而b中,语境没有明确时间是在“将来”,相反,更容易理解为“过去”,因此,不能受“不”否定,句子的可接受性差。如把“不”改成“没”,句子就通顺了。
  (三)“V没V”与“V不V”的用法
  范继淹在讨论是非问句时指出,表未然而时,用“V不V”(“V”表示动词)形式,没有“V没V”形式;而在表已然和曾然时,用“V没V”形式,没有“V不V”形式。如:
  (5)他来不来?(表未然)
  他来了没来?(表已然)
  他来过没来过?(表曾然)
  为什么会这样昵?因为未然表示的时间在“将来”,与“不”反映的时间相符,与“没”反映的时间矛盾,因此,用“V不V”形式,不能用“V没V”形式。已然与曾然表示的时间在“过去”,与“没”反映的时间相符,与“不”反映的时间矛盾,因此,用“V没V”形式,不能用“V不V”形式。
  (四)对时间词语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没”与表示已逝时间的时间词语相容,如“昨天”“前天”“去年”“前年”“上星期”“上个月““1997年”等;与表示将来时间的时间词语相斥,如“明天”“后天”“明年”“后年”“下星期”“下个月”“2008年”等。“不”,正好相反,与表示将来时间的时间词语相容,与表示已逝时间的时间词语相斥。试比较:
  (6)a他昨天没来。 b他昨天不来。
  (7)a他今天没来。 b他今天不来。
  (8)a他明天没来。 b他明天不来。
  例(6)中,“昨天”表示的过去的时间,与“没”反映的时间相符,与“不”反映的时间矛盾,因而,a成立,b不成立。例(8)中,“明天”表示的将来的时间,与“不”反映的时间相符,与“没”反映的时间矛盾,因而,a不成立,b成立。例(7)中,“今天”,表面上看起来,既非“过去”,也非“将来”。其实不然。先看下图:
  
  AB表示“今天”的时间段,T是AB间的一点,表示说话人说话时的时间。TA是过去的时间,即今天的已逝时间;TB是将来的时间,即今天还没过的时间。由此可见,“今天”既可表过去的时间,也可表将来的时间。所以,例(7)中a、b都成立,只不过表达的时间不同而已,a表达的是今天已逝的时间,b表达的是今天还没过的时间。
  
  二、动态与静态的选择
  
  动态与静态是谓词的一对语义特征,动态反映变化(包括有无变化、大小变化、强弱变化、频率变化、位移变化等),静态不反映变化,它反映的是恒定不变的现象。
  “没”与“不”的另一主要区别是“没”只对动态性质的词语进行否定,“不”可以对静态性质的词语进行否定。如:
  (9)没打 没哭 没买 没学习没讨论
  (10)没高兴 没幸福 没伟大 没漂亮 没矮
  不高兴 不幸福 不伟大 不漂亮 不矮
  例(9)中的“打、哭、买、学习、讨论”都是表示动态行为的词,因此,既能受“不”否定,也能受“没”否定。(10)中的形容词,“高兴、幸福、伟大、漂亮、矮、重”都是表示静态的性质,因此,只能受“不”否定,不能受“没”否定。
  有些形容词也能与“没”组合。如:
  (11)没红 没胖 没好 没对
  这类组合中,从意义上看,“没”与形容词之间,隐含着动词,并且能把动词补出来,意思基本不变。如:
  没红——没变红——没胖——没变(长)胖
  没好——没治好——没对——没答(讲)对
  可见,这类形容词在此处已不反映静态性质了,而是反映动态变化。因此,能受“没”修饰。
  在具体语境中,有些性质形容词,后面附上动态助词“过”,成为“A过”形式,表示曾经由“非A”到“A”的变化。这时,此形容词已由静态的性质变为了动态的性质,能受“没”否定。如:
  (12)他从来没高兴过。
  他从来没幸福过。
  再看一组“没”与“不”用法的对立:
  (13)没可以 没应该 没能够 没是 没姓
  不可以 不应该 不能够 不是 不姓
  (13)中的动词,或是能愿动词,?或是关系动词。它们有个共同特点,都是非动作动词,没有动作性,不能表示变化。因此,不具有动态性质,不能受“没”否定,可受“不”否定。
  综上所述,否定副词“没”与“不”的主要差别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达的时间不同。“没”是对过去的某个时间段中的可能事件进行否定,“不”是对将来的某个时间段中的可能事件进行否定。二是对动态与静态的选择不同。“没”只对动态性质的词语进行否定,不能对静态性质的词语进行否定;而“不”则可以对静态词语进行否定。
  
  参考文献
  [1]戴耀晶,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范继淹,是非问句的句法形式[A]。范继淹语言论文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