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语文课堂要脚踏两只船

作者:庄小兰




  情景一:一女生和一男生所做家庭作业(主观题)完全相同,老师找来质疑,女生主动承认是自己所为。约一周后,该女生又因犯错,说出前次抄作业竟是“代人受过”,理由是:不愿让自己和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背黑锅。教师哑然。
  情景二:家长、老师、学生(成绩中等,经常上网打游戏)同站在教室走廊。老师说:“小A,有同学揭发你前几天曾经去过网吧,你想一想有没有这回事?”“老师,我要是上网的话,马上从这五楼跳下去。”说着,做出真欲跳楼状。家长、老师愕然:如今的孩子怎么会这样?
  类似这些情况,在我们的校园中不时显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不诚实、不自重等不良行为的出现的呢?显然是我们的学生思想上没有确立良好的价值观。
  价值观即价值取向,它是主体对客体需要关系在主体观念上的反映,它主宰我们的生活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判断是非黑白的信念体系,它引导我们追求所想要的东西。我们一切的行为,都在于实现我们的价值观。如今社会,不少学生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相对优裕的生活条件、家长教师的期盼评判下,价值观念与其行为习惯发生矛盾,产生了一些较为严重的心理甚至社会问题。如何运用开放的语文课堂有效拓展学生良好价值观形成的有效的空间,已成为教育主阵地的语文课堂予以重视的重要课题。
  
  一、紧扣文本,观缤纷人物,激趣、审美、感触。
  
  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探寻、理解蕴藏在教材文本中的真、善、美、圣、爱等方面的丰富意义,将文化本身的精神、人文内涵分娩于主体之中,激活、唤醒和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情愫。初中语文新课程中所精选的那些具有平淡的生活、朴素的思想、深远的意境、无华的语言之篇章,读来让人不忍释卷,细品倍感隽永。它们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而现今的教学中却存在重传授表层的符号、技艺、形式的精致和完善的教学形式的现象,这种教学缺乏扎根于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喁喁眷注,这样造就出来的学生是畸形的,只是有较丰富的知识,但没高尚的灵魂;有较娴熟的技术,但没刚毅的精神;有较高的智力,但没淳朴的情怀。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善于挖掘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化熏陶、传承、感染和建构中进行全方位的精神塑造的资源,让其感受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高尚的人生情怀,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卓的心灵境界。如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可播放1998年抗洪抢险时,解放军在九江大堤与洪水殊死搏斗和江总书记发表豪情万丈振奋人心的演讲的录像,培养学生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价值观。学习泰格特的《窗》增强学生惩恶扬善、关爱他人的价值观。如此等等。亲近文本、走入文本,拉近学生与作者的心灵,这对学生的道德心灵必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巧借作文,话大众生活,聆听、体验、感受。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大众文化是学生写作的素材之一。它有其独特性、多样性。如果让学生注重自己的耳闻目睹,积极的置身于广袤的大众生活,内心的道德情感就会激活,这是感触的进一步延续。
  写作可先从家庭入手。如结合“母亲节”、“三八妇女节”等节日,让学生感受爱、表达爱、回报爱,理解到我们个人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别人,属于社会,从而意识到实现自身价值的宝贵无价。
  写作还可从社会大众文化入手。如就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歌词进行化用,手机短信构思方式的探讨,广告词的仿写等形式,这样可以在训练写作的同时,得到诚信、责任、宽容、爱心等的启发、熏陶,促进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
  
  三、依托活动,体百态世界,沟通、理解、提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境遇的差别,个性的迥异,使大众文化存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这对价值观的形成颇有影响。对此要选准时机,趋利避害,开展活动,积极引导。如利用学生心目中的公众人物、英雄、成功者等,撷取他们那些令人生丰富的价值要件,引导学生走向成功。像吉尔多夫联合了许多歌手,发动“四海一家援非大行动”,为拯救非洲饥民而举办多场演唱会,如此行为,学生怎不会从这些公众人物身上感受到他们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价值观呢?
  设计和组织卓有成效的活动,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与周围环境沟通,在广袤的大自然中、在复杂的大社会中,发现真、善、美,感受真、善、美,使之从本质和主流上认识到,我们生活的自然是博爱无私的,社会是多姿多彩的,进而逐步培养其亲自然、亲社会的健康高雅的心理品质。如开展“与家乡名人面对面”“看创业者的足迹”“走进闹市看巨变”“新农村一日行”等活动,这都是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真、善、美主流层面的极好方式。此外开展专题讲座,如:进行流行歌曲赏析,电视剧评析;进行专题介绍和举行辩论赛;角色扮演。学生纵向的成长经历,横向的人际交往,能引起其心灵的沟通、理解,通过以上身体力行的方法,定可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之重要性,它已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要我们主动紧跟时代的潮流,抓住时代的脉动,把有效的资源纳入到语文新课改的教学中,一定能促成学生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这对学生终身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