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月亮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作者:朱月君




  案例背景
  
  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改革有力的生力军,是一块有待开发的肥田沃土。有效开展这项活动,将大大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深入认识学以致用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鲜明地肯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但目前教师还缺乏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还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的激励引导。所以,很多老师只能面对这块土地握锄叹息。如何组织开展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活动,使之焕发生机活力,是我们教师值得共同探讨的问题。
  这“月亮文化”课例是根据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月球奥秘》而引申出来的一节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此活动致力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创导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把课堂舞台让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主动探求人类文化的学习方式。此课例在如何进行课题展示与交流方面做了探索。
  
  案例描述
  
  一、教师导入——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谈话:同学们知道这首曲子的名称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曲《春江花月夜》,曾使多少人为之倾慕。是的,月亮它空灵澄澈,明亮耀眼,总给人创造优美的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追梦寻思。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追梦人,来一回月亮探索之旅。好吗?“好!”大家回答得铿锵有力,看来同学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相信自己,你们是这次旅程的主人。下面有请我们的导航主持:
  二、主持人:同学们,我是徐旭东,我是胡玲珑,你们好!欢迎你们踏上月亮探索之旅,希望我们能共度这段美好时光。同学们为踏上这次旅程,准备工作为时20天,以月亮文化为主的研究课题分为了神话传说小组,精美语段朗诵小组,诗词赏析小组,名联佳对小组等。这些天来,同学们借助图书馆或上网查询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都有了自己的绝活。首先有请神话传说小组。
  
  (一)神话传说小组
  组长韩文迪:大家好!欢迎来到月亮神话传说驿站,这里是神话语林,美丽的神话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去享受。还等什么呢?让我们赶紧出发吧!首先请听:《朱元璋月饼起义》。
  组员朱澄滢: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组员朱晶怡:我来讲一个《嫦娥奔月》的故事吧。射日英雄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在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后来嫦娥贪恋自己的美貌,想长生不老,自己吞下了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飞到月宫去了。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祷告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组员毛艳:说到嫦娥,大家肯定想到了吴刚,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吴刚伐桂》吧!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断。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组长韩文迪:玉兔捣药传说有三位神仙,化身为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济老人,但只有兔子没有食物拿出来,后来兔子告诉老人“你们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进去,神仙们大受感动,于是将兔子送到了广寒宫成了玉兔,后来,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捣制长生不老药。
  总结:(朱澄滢)关于月亮的故事还有很多,神话般的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毛艳)我们要做的只是抱着童心去思考美丽故事背后的真理。
  (朱晶怡)宇宙的奥秘无穷无尽,我们探到的只是这茫茫星空的几颗星星。
  (全体)让我们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放飞理想的翅膀,散发神话的魅力,共创美好未来。
  主持人:谢谢他们为我们带来的美丽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寄寓着古代人们美好的情思,于是月亮也有了许多美称与雅号,你们能说说她的别称吗?
  (学生抢答:玉兔、素娥、冰轮、玉轮、玉蟾、蟾宫、婵娟、玉盘、玉镜等。)
  主持人:月亮不仅有优美别称,还有许多精美语段值得人们细细品味。下面有请精美语文朗诵小组。
  
  (二)精美语段朗诵小组(配乐)
  朗诵者:杨恺内容:诗人余光中的《中元月》:
  水银的月光浸满我——床,是童年派来寻我的吗?
  ……
  朗诵者:康世勇内容: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两自然段)
  主持人:优美的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诵,把我们带入了优美的意境。同学们一定有话要说,请大家对他们的朗读进行点评。(学生点评)
  主持人:美的文章需要声音来演绎,更需要用心来解读。下面有请诗词赏析小组。
  
  (三)诗词赏析小组
  组长顾嘉月:大家好!欢迎来到月亮诗词赏析驿站!我是顾嘉月,我们的同伴还有许蓉蓉、方飘逸、方晴程。自古以来,月亮是永恒的话题,她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冷暖。千百年来,她一直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在她身上,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于是,便有了月亮文化,月亮,也就成了我国文化中的一个瑰宝。就拿李白来说吧!他就经常月下独酌,赋诗于月。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李白,感受李白与月亮之间那份特殊的感情吧。
  组员许蓉蓉:唐诗我非常喜欢,最喜欢的就是李白的诗了。我发现,这位浪漫主义大师除了恋酒以外,还偏爱一物,大家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天上的明月。李白作诗,常赋明月,其咏月诗句如珍珠串串、亮星颗颗。我来问问大家,当李白的好友王昌龄被贬官左迁,他作了什么诗相赠?(邵煌:是不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回答正确。当李白看见江岸纤夫,劳役惨重,他吟什么诗句?(王彬:“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很好,请坐。大家知道李白一生仕途坎坷,空怀大志,有谁知道他用什么诗句来言志抒怀?(周欣怡:“欲上青天揽明月”。)还有当他报国无门,年华虚度,心情惆怅时,便吟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爱月,非但吟咏,他还把自己的孩子取名为“明月奴”,并将其妹也唤作“月圆”,说来实在有趣。后来诗人病逝,只因其平日饮酒成癖和痴迷月亮,后人还盛传他是醉酒后于水中捞月而丧生,且又追月而去了。至此,一代诗仙真是神了!李白,诗仙也!他如一轮皎皎明月,将长久地高悬于祖国诗坛上。
  组员方晴程:欣赏了李白与月亮的传奇,让我们再走进张若虚的月亮世界。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可惜他一生仅留下两首诗,这是其中一首。此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我们先来读一下吧!(全班齐读)大家知道其中的名句吗?我非常喜欢“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在此处别开生面,翻出了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长久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请大家怀着美好的情感再来读一遍。(配上琵琶曲《春江花月夜》)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