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细节描写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作者:李宗学




  一些中学生作文,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如写山高,不外乎“高得很”、“非常高”、“高极了”、“太高了”、“高得不得了”;如写某人好,免不了“好得很”、“非常好”、“好极了”、“太好了”、“好得不得了”。这山究竟有多高,这人到底怎样好?无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可言。形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之一是缺少描写,不善于细节描写。
  若问天姥山有多高,李白则会说:“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并没有说出天姥山的“高”,但它的高却在对比描绘中显而易见。若问包身工的生活待遇如何,夏衍则在叙述了轮着擦地板或倒马桶的常常连一碗粥也盛不到洋铅桶就空了后说:“老板娘拿起铅桶到锅子里去刮一下锅巴、残粥,再到自来水龙头边去冲上一些冷水,用她那刚梳过头的油手搅拌一下,气烘烘地放在这些廉价的‘机器’们面前。”读者亦可从清晨四点半进餐这个细节描写中感受到包身工过的是非人的生活。
  描写好细节,是一篇作品成功的保证。
  
  一、选择真实而典型的细节
  
  阿Q向吴妈求爱,鲁迅先生只写了两个细节:一是跪下,二是说了一句“我和你困觉”。下跪是中国人的旧习俗,符合清朝末期民国初年的民族特征,这是真实的;“我和你困觉”这句话,又符合阿Q的阶级地位与个性,这种情景绝不会发生在贾宝玉和罗密欧身上,这是典型的。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文学作品。描写的细节不真实不典型,则只能是作品的累赘。
  
  二、淋漓尽致地表现性格特征
  
  《西游记》写猪八戒在寇员外举行的饯别宴会上的表现是这样的:
  八戒慌了,拿过添饭来,一口一碗,又丢彀有五六碗,把那馒头、卷子、饼子、烧果,没好没歹的,满满笼了两袖,才跟师父起身……
  猪八戒是一个引人发笑的喜剧式人物。贪嘴好吃是他的性格的一个特征。作者通过他在宴会上连吃带偷、囊括一空的生活细节的描写,把他饕餮的秉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工作学习娱乐,社会生活中的礼仪风俗人物关系,自然界里的花草树木山水星月飞禽走兽等等,作者对其中某一特定事物的具体描写,都能构成作品中的细节,是使人物情节真实可信的重要手段。
  
  三、借一斑以窥全豹
  
  契诃夫的《磨坊外》选用“一个皮夹”这一生活细节作了如下描写:
  “哪,这是给您的……”他含含糊糊地说,从皮夹里拿出一小把钞票和银币,“拿去吧!”
  他手里卷着那把钱,搓搓着。不知甚么缘故,他回头看了看修士们,然后又揉揉那些钱。票子和银币从他的手指中间漏下去,一个连着一个的回到皮夹里,只有一枚二十戈比的钱币还留在他的手里……磨坊主人瞧瞧它,用手指头摸一摸,然后嗽了嗽喉咙,脸胀得发紫,把那个钱递给母亲了。
  作者通过对磨坊主人取钱时的搓、揉、漏、瞧、摸的动作描写,入木三分地揭露了这个人物的冷酷而又吝啬的本质特征。细节虽小,但作用不小。在生活里,观察人物时,作者常常可以通过一个重要细节而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借一斑以窥全豹”。
  
  四、于细微处见真情
  
  《红楼梦》对龄官在地上画字的描写细致入微:
  此时正是五月,那蔷薇花叶茂盛之际。宝玉悄悄的隔着药栏一看,只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别头的簪子在抠土,一面悄悄的流泪。……只见她虽然用金簪画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
  宝玉拿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到底,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拿指头按着她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宝玉想道:“……”一面想,一面又看,只见那女孩子还在那里画呢。画来画去,还是个“蔷”字。再看,还是个“蔷”字。
  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蔷”,又是一个“蔷”,已经画了有几十个。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
  这个画“蔷”字的女孩子是贾府里的戏子,叫龄官。在封建社会里,戏子的地位总是低微的。她爱上贾蔷。但她是戏子,而贾蔷是少爷。由于地位悬殊,她不可能向贾蔷吐露爱情,因此只得一个人悄悄地蹲在蔷薇花下一边流泪,一边用簪子在地上画“蔷”字。画完一个又一个,画了几十个还没有停手。作者通过这一细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龄官对贾蔷真挚而强烈的感情。作者在生活中必须注意观察细枝末节,并在写作时又应注意描写这些细枝末节,通过对这些细枝末节的描写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没有生动的细节,就写不出活生生的人物。
  
  五、关照人物的生活历史与现实
  
  茹志鹃的《如愿》描写了这样一个片断:当何大妈的小孙女阿英,由何大妈带着出门去的时候,明明不是买菜去的,而阿英却“忽然抽出手,飞快地又跑了进去。一会儿,她气喘吁吁地把一只菜篮送给奶奶说:‘奶奶,我们忘了带菜篮了’。”这段细节描写既突然又传神。不写这个忙里偷闲的细节,决不会损伤作品的毫毛,然而一写了这个细节,却给作品带来闪烁的光彩。为什么?因为这里正写出了何大妈过去的厨房生活,连小孙女也摸熟了何大妈的生活规律,在早上,就得带着菜篮上街。这个细节,仿佛从天而降。细细一想,这原来是何大妈的生活历史的写照,也是何大妈今日生活的反衬。假如用平铺直叙的办法来处理,却要浪费很多篇幅和笔墨。
  
  六、展现生活的环境与时代风貌
  
  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有一段描写丽莎向自己卧室告别的文字:
  丽莎在母亲家里的二层楼上有一间自己的小房,这小房很整洁、明亮,有一张白色小床,屋角和窗前搁着花盆,还有一张小书桌,一架书橱,挂在墙上的是一副十字架。这个房间通常叫作育儿室:丽莎是在这里生下的。自从出了教堂,见过拉夫列茨基以后,她回到家里来,就比平日更仔细地把一切加以整理,扫除了灰尘,把自己的笔记和女友们的来信全都检阅一遍:用丝带捆了起来,锁上了所有的抽斗,浇了花,并对每一朵花儿都给以偎抚。她不慌不忙地、无声无息地做着一切事情,脸上浮现着一种感动的而又平静的沉思。最后,她静静地站在房中间,缓缓地四周环顾,于是,走到十字架的壁前,在小桌前面跪下来,把头搁在紧握着的手里,就不再动弹了。
  丽莎是《贵族之家》中的女主人公,她在生活的道路上,遇到严重的挫折和困难,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脱离尘俗,洁身修养。作者描写了她在进入修道院之前,向自己的卧室告别时的情景。具体的环境描绘,烘托了人物的心境,引出了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必然行动,写得恰到好处。透过这些独特的细节描写,既深刻地显示了丽莎纯洁、文静、严肃的个性特征,又把她生活的环境与时代风貌具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通过真实细致的细节描写,可以烘托环境气氛,增加生活气息,使作品具有时代感与真实性。当然,一切渲染、烘托与陪衬的细节描写,都必须恰如其分,有的放矢,切忌芜杂或烦琐。
  
  七、自然而然地揭示与深化主题思想
  
  写一个犯人在最后受刑时画押,通常总是迟疑地颤抖地执着笔,无可奈何地画上一笔就算了。鲁迅写阿Q的画押就大大不同,他写的画押却是独一无二的阿Q式的:一面是“使尽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而另一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他为圈画得不圆而懊恼。不过,这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的羞愧,他很快又想道:“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于是,他在精神上又获得了“胜利”。即使没有看过《阿Q正传》全文,不知道阿Q的平生为人,单就这一真实而典型的画押细节来看,阿Q的麻木无知以及精神胜利法,都尽情地表露出来了。细节描写必须有利于主题思想的表达,不能流于琐碎繁杂,否则往往会淹没主题思想,破坏作品的完整性与艺术性,使读者感到视野不清,扑朔迷离。
  总之,描写细节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生活的丰富性、生动性,决定了细节的丰富多彩;而描写手法的千变万化,也使细节描写各具特色。不管细节多么丰富多彩,描写手法怎么千变万化,最终离不开要有利于情节的发展,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从而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个性特点,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系贵州省正安县第一中学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