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建构个性化作文评价的新体系

作者:王先海




  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一是急功近利思想严重,不少教师希望通过自己的秘法传授能够使学生的写作水平短期内发生质的变化,以毕其功于一役;二是作文教学的异化现象日趋严重,不少学校的作文课紧跟考试(不是不该跟,而是过犹不及),试卷上出什么题就写什么题,呈现出一种盲目应试、散乱无序的状态;三是在模式化枷锁的桎梏下,学生只知道按照老师秘授的套路“为赋新词强说愁”,却不懂得作文本应该是自我性情与真实心迹的自然宣泄流露。这种程式化思想辖制下的简单化、机械化的做法,严重地制约着写作主体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如果任其蔓延下去,势必彻底窒息广大青少年的写作灵性、泯灭其写作个性,最终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因此,只有彻底整合作文教学资源,摈弃传统的作文评价标准,提倡个性化写作,构建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才能矫正目前作文教学中的诸种弊端,使之早日走上系统化、良性化发展的康庄大道。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更新其作文教学观念,使之以大纲教材为依托,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辩证思维为核心,以真情实感为纽带,以语言表达为媒介,促进作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呢?统观中外写作教学成功的实例,笔者以为构建全新的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乃当务之急。
  
  一、建构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有利于写作主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表现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值此信仰崩溃、理想泯灭、物欲横流之时,新一代“小皇帝”、“小公主”们在尊长们为他们营造的暖巢的庇护下,习惯了以自我为圆心的生活(城市尤甚),也习惯了从自我的角度去观照世界,这一切,都会有意无意地反映在其作文中。对此,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缺乏一种敏感性和责任心,放任自流地任其发展下去,小而言之,将造成受教育者思想偏激、人格畸形,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大而言之,则将导致民族的倒退、国家的衰亡(恐怕这并非危言耸听)。因此,作为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弘扬人文精神、铸就高尚灵魂重任的语文教师,除了要完成“授业、解惑”的任务外,还应该在作文教学中尽“传道”之责,有意识地砥砺他们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道德情感定位,教育他们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宽容并同情他人;同时,引领他们去追求一种至真至善的人生境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问心无愧,才不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二、建构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思维品质。在当今作文教学中,不少老师特别强调学生要写大事件,要表现时代的主旋律(这固然不错),每每大讲特讲作文中的“原则”问题,却忽视了对学生写作习惯与思维品质的培养,以为这些都是无关宏旨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殊不知,细节决定成功,习惯决定发展。古人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举凡在写作上取得杰出成就的人,有哪一个不是从细节做起,善于观察与积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与思维品质,坚持不辍地写日记、随笔之类的东西,然后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建构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有利于写作者表现童心、抒写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李贽也说,作文当“言语真切至到”;又说,“童心者,真心也”,认为作文者当“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由此可见,为文者应当拥有一颗真挚之心,感情真挚乃作文第一要务;能否做到文从己出、情由心生,让真情之水恣意流淌,是一篇作文能否感动读者的关键,也是其是否具有个性特点的根本性标志。因此,要作感人之文,必现童稚之心;要写个性之文,必抒真实之情。为此,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时刻不忘引导学生实实在在生活、堂堂正正做人;摈弃虚假,鄙视做作;常怀童稚之心,做真实之人,抒至诚之情。
  
  四、建构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有利于培养写作主体的创新能力,展示创新精神。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下,学生写起作文来要么是不顾实际胡编乱造一气,要么是无病呻吟一通,如此种种都是由于没有生活积累、缺乏写作的源头活水、不写真情实感导致的。个性化写作旨在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在新的作文评价体系指导下,引导学生做真人,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在个性的引领下去追求一种哲理美、情感美、语言美,从而培养创新人格和创造精神。笔者在“自主创新写作实验”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积累,在交流中砥砺思想,在写作中体验激情,在激励中品尝成功,学生真正成了作文的主人。坚持如此,又何愁不能培养创新能力,何愁写不出跌宕起伏、摇曳生姿、通篇洋溢着真情的美文!?
  
  五、建构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有利于写作主体呈现自我、张扬个性。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的建立,便于写作主体个性(包括思想个性、情感个性、体验个性、语言个性等等)的张扬,便于他们在审题、立意、结构、语言诸方面避陈俗、脱窠臼,从而各展所长,写出充满灵性与才气的优美篇章来,因为真正优秀的作文应该是写作主体生命体验的真实呈现。那些漠视写作个性、窒息写作灵性的陈旧的条条框框,早就应该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取而代之的应该是科学合理的、能够碰撞出美丽的创新火花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写作的崭新条款。如上所述,写作者真正成了作文的主人,那一篇篇倾注真情、文质兼美的作文,又怎能不处处流溢着来自心灵深处的光芒四射的独特个性!?
  构建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还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系统性。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必须具有系统性,必须自成体系,不可以杂乱无章,混乱无序。一个本身毫无系统性可言的评价体系,要想用来指导个性化写作肯定是难以想象的。
  科学性。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除了要自成系统以外,还必须有严密的科学性,必须符合中学写作教学的实际,否则,也难以承担对中学生个性化写作的指导重任。
  开放性。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应当是开放而非封闭的,多元而非单一的。只有让这一体系具有开放性与多元性,才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让他们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或诗歌,或散文,或杂文;如何选择,全凭各人所好。
  宽容性。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应充分尊重甚至宽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尽可能给每一位学生以必要的人文关怀,使其感受到“我手写我心”的舒畅,体现海纳百川的胸襟。
  动态性。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还应当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环境之中,使之在动态中写作,在动态中感悟,在动态中提高,同时评价者也在动态中进行评价,万不可以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发展变化着的写作主体——学生。
  激励性。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还应当具有激励性,教授者应当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使之在写作中尝试成功,在评价中品尝愉悦,在激励中感受快乐,从而不断进取,以充分发掘其个性潜能,培养其创新精神。
  总之,个性化作文应当是鲜活的生命律动,是生命状态的燃烧与释放,是写作个体的思想流泉浇洒在客观外物之上生长出来的绚烂小花。因此,只有彻底摈弃传统的作文评价标准,重建一套科学而又系统的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才能使这朵小花开放得艳丽夺目、芬芳迷人!
  
  *作者系武汉市第十五中学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