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四大流弊

作者:侯凤英 陈继承




  近几年,语文课改已星火燎原,新教法和新模式相继闪亮登场。然而,红火的教改课堂却潜伏着咬噬课改成果的红蜘蛛,似有蠕动蔓延的趋势。通俗一点讲,那就是语文教改中存在着诸多弊端,究竟有哪些流弊,又该如何应对呢?请关注笔者以下的论述。
  
  流弊一:画地为牢
  
  教科书成了神龛中的神像,教师是护神使者。为了维护神的尊严,教师捧着教科书传播着神秘的天籁之音,想靠近学生的其他文学作品只能远远地躲开。参透了教科书的学生没有申述自己悟道得道的机会,参不透教科书的学生却不敢吐露自己的心声。课堂一片寂静,只有教师念念有词,只有学生灵魂遭受折磨的呻吟。生本课程《时文选萃》如晴天霹雳,给学生干涸的心田送来了甘霖。学生自己编撰的时文,学生心灵碰撞的时文,教科书的威严也奈何不了学生心灵共鸣的结晶《时文选萃》,教科书从神坛上走下来,牵着《时文选萃》的手,教师从护神使者的高位上走下来,谛听学生心的呐喊。就这样,“画地为牢"的流弊被生本课程所遏制,语文课堂便有了一片开阔的绿草地。
  
  流弊二:拔苗助长
  
  教师从教科书神的手里贩来了花粉,要学生火速酿成蜜。学生不懂如何将花粉酿成蜜,只好将花粉晾晒,结果蜜没有酿成,花粉倒成了一块块毫无营养的压缩粉饼,学生啃着这些粉饼,日渐干瘦。学生向教师进言:“老师你不该辛苦地贩来原本属于我采摘的花粉,你给我送来的花粉,我对它既不了解其来历,也不知晓其作用,真的没感觉。你不是常告诫我要学会拿来吗?是的,新鲜的花粉,我要自己来采。”教师从善如流,课堂上学生主动积极地从书本上找问题,你看,学生左采一朵闻一闻,右摘一束嗅一嗅,满脸好奇。老师,你快来告诉我这朵味为什么是这样,那朵色为什么是那样;如何选最好的来酿蜜。教师发给学生采集花粉的篮子和罐子,蜜终于酿成了,学生欣喜,日渐丰润,总爱到花粉丛中闻闻。“问题共生”绝了“拔苗助长”的劣根,真爽!
  
  流弊三:缘木求鱼
  
  语文课堂最宠品读语言,品读语言最宠词语。语文课堂的宠儿发脾气了:公开课上我没能亮相,即使出场了也是琵琶女一个;竞赛课上,我仅是教师指导的千军万马中的一个无名小卒,有时仅只是赛场上较量技能的试打靶子而已;建模课上,我只能躲在书本里,干瞅着解题技巧霸占着我的位置!我憋坏了,时常生活在不见阳光的角落里,新鲜的空气我嗅不到,学生的脉搏我听不到,我的语感耳目失聪了。就连我的亲姐妹——生活中的流行语,也不能踏入这个角落,一旦进入,就会剁成肉泥!我快要死了,学生随意念错我的名字,学生随意整改我的面容,快来救我,词语纵深教学法!只有你欣赏我人文情怀的魅力,只有你赋予我挖掘学生生活底蕴的神圣使命,是你复活了我独有的随境变脸的个性,是你给了我读写结合的双节棍,我浑身充满神奇的力量,砍断了“缘木求鱼”中的那根“木”,我将从“母语荒地”里开辟出绿洲来。
  
  流弊四:纸上谈兵
  
  要上战场了,学生却不知道怎样拿枪,只迷糊地记得教师平时讲什么样的枪怎么拿,要是平时拿枪试试用用就好了,后悔也来不及了,前面有鬼子,我不会拿枪,打不着鬼子了,快逃。教师急得干瞪眼,学生遇到鬼子干嘛全溜了,学生手上没有枪?平时我讲得够清楚的,我还给了不少的拿枪的法宝:A、B、C、D技巧。喂,教师,你别发愣了,学生拿枪的机会都让你拿枪的法宝A、B、C、D给挤跑了,学生拿枪的手让你的“君子动脑不动手”的训导给捆住了,学生怎能会拿枪?我给你开一帖药方:生本练习——学生自己拿枪练习,教师拿枪陪练,保你的学生不再得“纸上谈兵”的流行病。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封杀四种流弊,还高中语文课堂以健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