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四步作文法实验总结

作者:陈相元




  培养中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是中学作文教学乃至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作文习惯的养成,作文技巧的获得,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中学生学习和掌握本民族语言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开展中学作文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对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对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等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缘由与理论依据
  
  ①缘由:调查中发现,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畏惧甚至厌恶作文;教师作文教学上的无序性、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作文内容充斥着“假大空”,质量往往欠佳等。如何激发中学生作文的兴趣?如何因地制宜,使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如何因材施教,大面积地提高中学生作文教学的质量?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课题“四步作文法”是我们经过教学实践的长期酝酿而提出的。
  ②理论依据:第一,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遵循中学作文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处理好作文与阅读、作文与生活、作文与说话、作文与做人等方面的关系;第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尊重中学生的首创精神,培养其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切实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①有利于革故鼎新。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力求冲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探索出适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新途径、新步骤和新方法,变学生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假意作文为真情作文,以改变农村中学学生作文能力普遍偏低的现象。②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课题实验的开展,为课题组教师提供了教育科研的平台,促使他们刻苦钻研、认真实验、求实创新,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从而走出以课题实验的进行带动教育科研的开展,以教育科研的开展来促进中学作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新路子。③有利于以点带面。力求在“点”上摸出成功经验,在“面”上加以推广,从而推动全县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实验的内涵与注意事项
  
  “四步作文法”的“四步”或称为四个环节指:兴趣、积累、作文和升格。①兴趣,即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消除他们畏惧厌恶作文的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步教师可以适当降低作文要求,以激趣增效、增强学生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功感为目的。②积累,一是指语言积累,主要解决语感问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在读物的选择上、阅读的方法上给予必要的指导,还可以指导学生记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构,以求得厚积薄发的效果。二是指生活的积累,主要解决题材来源问题。作文来源于生活,作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可指导学生亲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了解人生,感悟生活,体味民俗风情,观察世态炎凉,生活中鲜活材料积累得多了,理性认识上自然会有质的飞跃。③作文,即学生根据教师的作文要求进行写作,这是学生作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每次作文,教师既要面向全体,有总的具体的训练目标与要求,又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张扬个性。④升格,是指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作文质量的飞跃,作文档次的升级。这一步是作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教师要在作文的选材立意、开合承转、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等方面给予科学具体的指导与训练,以求学生作文水平得到应有的提高。
  这“四步”既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具有相互的渗透性,是密不可分的统一的整体。“兴趣”是作文的内在动力,是前提;“积累”是作文的必备条件,是基础;“作文”是成果的展示,是实践;“升格”是作文内容与形式的完善,是目标。“兴趣”、“积累”是“作文”的准备,准备充足有利于“作文”实践的成功;成功的“作文”有利于作文目标“升格”的实现;而“作文”实践的成功和“升格”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兴趣”的提高和“积累”的增强。“四步”的独立性,便于教师既可在起始年级初一和高一,也可在毕业班初三和高三年级进行实验,从而提高实验的针对性。“四步”的整体性,又有利于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来制定相应的实验措施和训练方法,以期达到实验的总体目标,从而提高实验的功效性。教师可以从班级学生、文体要求等具体情况出发,选准实验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既可以从“兴趣”入手,也可以从“积累”着眼,还可以从“作文”着笔。但无论从哪个环节入手,教师都应眼有目标、胸有学生,都应力求使每个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质量有不同层次的提高,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遵循中学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符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