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论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作者:张小平




  教学改革作为教育实践的运动形式,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过程。根据我从事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教学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必须由“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转轨,以适应21世纪发展的要求,为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服务。那么,面向新世纪,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如何呢?以下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个人认识,谈几点肤浅看法。
  
  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教学思想从“时间型”向“效率型”转变
  作为基础学科的初中语文,学生的学习情况本来就不很理想,又要按照规定时间完成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即:如何从“时间型”向“效率型”转变。近年来,有不少的学校和语文教师在此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的尝试。如:努力克服语文教学中无谓的消耗现象,减去那些超出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承受能力的课业任务;放弃违背教学规律的简单、粗暴、落后的教学方法,端正育人思想,向45分钟要质量;大胆取舍,简化课堂教学,充分强调教材的示例性;对每单元的重点篇目重新定位,确立1—2篇为重点讲授篇目,对重点篇目的讲授内容从思想、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大体圈定,其它篇目则大胆放开,或者以练代讲(一张学案),或者以写代学(一篇小评论或者读后感);健全和完善教学评估措施,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共同纳入量化考核之中;加大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力度,广泛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语文教师在有意识地加强基本训练的同时,注重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技能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二: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虽然早已为教师们认可,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学生在教师的要求、思路上学习,所缺少的就是独立思考和独立分析。要彻底打破这种教学格局,让学生从听讲向思考方面转变,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掌握方面转变,是语文教学模式转变的实质所在。笔者是这样认为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多说、多练,从培养兴趣入手,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学,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按照法定的时间和不同类别的教材,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变换多种多样的角色,来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有人说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演员、导演、导游、主持人等必备的多种素质。我认为:只要引得合情、导得合理就可。当然,这种观念也应体现在备课上,我觉得备课除了备知识,更要备学生的“可能”。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三:教学内容从“封闭”向“开放”转变
  教学内容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其次是要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我们要用现代的、开放的、动态的、综合的教学内容来取代传统的、封闭的、静止的、孤立的教学内容,随机应变,因时定教,因人定教,尽力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教学的“三味书屋”,扑向生活的“百草园”。
  
  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之四:教学评价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在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语文课程评价的多元化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这些新的评价工作如何操作呢?书写的问题比较好解决。现在就有不少学校开设写字课,让学生练正楷,练行书,临摹名家书法。口语交际的评价,在以前,几乎没有,现在怎么办?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做:(1)平时课堂上的口语交际评价;(2)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口语交际评价;(3)各类考试中的口语交际评价。最困难的是考试中特别是升学考试中的口语交际评价。我想,我们各地的中考,外语已推行考口语,作为母语的口语考试也是可行的。至于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口语交际评价,是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我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