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刍议小说的探究式教学

作者:张海德




  一、小说的探究式教学的性质
  
  小说的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对小说的文本进行能动地探究式地解读的一种教学方式。
  传统的小说教学方式往往是“主题先行”,即先给文本贴上一个“思想标签”,再在这个标签下对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进行一番定向的分析、评论。这种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而且教师的教主要采用教授式,学生的学主要采用记忆、理解的方式。这样,实际上是教师一个人的解读代替了众多学生的解读,而且解读的层面仅仅是在“小说主题”和“三要素”之间作平面滑行,并没有深入到小说的精神层面和审美层面上去。可想而知,这种解读是枯燥的,苍白的。而小说的探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的个性张扬,特别注重让学生捕捉小说解读中的心灵体验。具体说,小说的探究式教学有以下四个突出的特性。
  
  1、探究性。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方式。没有探究,人类就不能发展。小说是作家心灵的产物,更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我们知道,一篇成熟的小说文本,实际上就是一个由文学语言在多种艺术技巧和规则的作用下组合而成的完整、独立的艺术世界。在这个艺术世界中,文本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意义系统。这个意义系统总是在向读者显示某种语义、寓意或意味,期待或吸引读者通过自己的解读,去领悟、理解并加以充实。因此,小说的探究式教学方式首要的特性就是要探究。穿过文字符号的浓雾,探究文本的意义,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2、体验性。
  小说的作者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包含意义、可供解释的客体,但他却不是小说意义的权威阐释者。小说的意义最终生成,则依赖于读者的解读过程。这就是说,没有读者的积极的心理体验和创造性的解读,文本就不能获得本质性的存在。因此,我们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对小说作品想象性的体验和品味中,进入一种自由和谐的心灵之境,使之不仅成为小说文本的“消费者”,而且成为小说意蕴的“生产者”,从而培养他们对于生活的细微的感觉,启发他们对美好世界图景的想象,给我们的生活增加情趣和诗意。另外,从教学效果上看,小说的探究式教学注重的不仅仅是获得结论,还有在获得结论的过程中的心灵体验。
  
  3、交互性。
  小说的探究式教学表现为多向的交互性。除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以外,还有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小说人物等多向交互,而且这种交互性还表现为一种动态性,即始终伴随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商、对话、交流和合作。
  
  4、开放性。
  与传统的小说教学方式相比,小说的探究式教学具有更明显的开放性。从问题的选择方面看,它并不拘泥于小说文本及文本解读的知识,而是把视野放到心灵成长、人性完善、人格构建和审美情趣培养等方面。从教学形式上看,小说的探究式教学体现出最大的时空开放性,它不局限于课堂45分钟之内,而是让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走向社会,利用图书馆、网络、调查访问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收集资料,把课内外、校内外有机地联系起来。从问题的解决途径和结果来看,小说的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随机通达学习,它允许不同的学生按自己的理解以及自己熟悉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允许不同的学生按各自的能力和所掌握的资料以及各自的思维方式去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不是追求结论的惟一性和标准化。
  
  二、小说的探究式教学的目标
  
  基于以上对小说的探究式教学的性质特征的分析,我们认为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所谓艺术感受力指的是学生对于艺术的感觉能力和审美能力。人们认识一个事物,必须从感知该事物开始,且感觉越敏锐,越精细,我们对于该事物特征的把握就越准确,越全面。小说文本解读作为一种理解活动、认识活动,当然离不开对于艺术形象的感知。因此,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是进行小说探究式教学中对学生的一种基本要求。它要求学生在欣赏小说文本的过程中对于文学语言,特别是对于特殊语境中词语的特殊意蕴、情味、旨趣、色彩、意象等,包括对于文学语言的音韵、节奏,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学语言的整齐美、抑扬美、回环美等形式美进行细微而准确的感觉、领悟和理解。
  
  2、培养学生的艺术推想力。所谓艺术想象力是指文本解读者通过对语言内涵体味,将语言符号转化为艺术符号,重新构建其作品的艺术形象并对它有所补充、有所丰富、有所发展的能力。这是任何一个小说文本的欣赏者都应该具有的一种思维能力。我们进行小说探究式教学,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艺术推想力。一是引导学生发挥再造想象,填补艺术“空白”,把握人物的生命。二是要求学生发掘文本形象内涵、主题意蕴和艺术构想。如:特定环境下人物的所思所言所行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去思去言去行?其内在和外在的依据是什么且是否得到了恰当的表现?作家为什么这样来安排文本结构?这样使学生的艺术推想力得到健康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所谓语言感悟力就是从文字符号中读出人物、作者的精神生命和心灵情感的能力。我们读小说、不能满足于对字词句篇的解释,阅读不光是为了文字,更是为了读懂作者和人物的生命、内在的精神和情感。我们在进行小说的探究式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从非常具体又非常灵活的文学语言中,读懂作者在特殊语境中的心灵,读出作品中人物瞬时的感情,读出文学语言中一段、一句乃至一词的人文意蕴。
  
  三、小说的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传统意义上的小说的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主线的呈现——理解——评价模式,而小说的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主线的解决模式:教师指导——阅读文本——选定问题——实施探究——交流评价。现具体阐述如下。
  
  1、教师指导
  由于学生长期受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方式影响,对探究式学习缺乏感性认识,要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指导这一环节是必要的。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一是向学生介绍小说的探究式教学的性质、目标及意义等,使学生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二是向学生介绍文学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审美要求,当然,还包括小说独有的语言运用形式和艺术表现方式等,最好结合实例,予以通俗易懂的讲解。三是向学生推荐一些权威的文学评论报刊,印发一点有关的文章,使学生有规可依,有范可循。四是具体到每一篇小说教学前,教师也要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的难易度等作一定的指导。有时根据教学进度需要,可直接呈现要解决的问题。五是有时要在如何提出问题上予以具体指导,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还原法提出问题。
  
  2、阅读文本
  这一阶段,就是放手让学生阅读,并且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充分地品味、感悟的基础上,从文本形象、人物心灵和语言意蕴等不同的层面去发掘问题。
  
  3、选定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选定自己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如果教师只是给了一个问题的空间的话,学生则可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的程度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且又有所认识的问题;如果教师已经提出了一串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提一个问题)的话,那么,学生则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或两个来探究了。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教师都应该作为一名参与者、组织者,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共同确立问题,使之不断地清晰化、具体化。
  
  4、实施探究
  首先,要依据问题的大小难易,指导学生确定合适的探究方法。问题较大较难,则一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此外,与之配套的还有查阅资料,走访调查,讨论切磋和请教老师等。问题较小较易,则可由学生在独立思考或小组交流之后马上作答。其次,要指导学生动笔,或写出自己的新发现,或写出别人的新见解。再次,要引导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还要善于直面人性的本质,正视人物的心灵。
  
  5、交流评价
  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究,以小文章或者发言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小结的内容可以是对别人探究成果的优劣的评价,也可以是对自己探究过程好坏的反思。在此基础上,老师要根据指导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对学生的探究给予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标准上,要体现开放性,不求结论的标准化、惟一化,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使之在小说文本的解读中,既获得某种心灵的抚慰和满足,又得到小说鉴赏的指点,从而能时时探幽寻胜,归隐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