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语文教学反思与出新

作者:龚伟佳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作为认识主体,自觉地把以往的教学活动过程作为认识客体,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全面、深入和冷静的审视与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实现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状态,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充分发展的一种思维过程。
  古人说,“教然后知困”,这个“知”就是通过反思获得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进行反思,即如何把新理念融入教学过程;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有所得;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创造性人才等。不断的反思使我受益匪浅,反思已成为我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以“创造的乐趣”为主题的阅读单元,其中有《我的长生果》、《怀疑与学问》、《一个少年的笔记》、《创造学思想录》、《懒惰的智慧》五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创造的内涵。“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造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因而本单元的学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创新的最好机遇。为此,我从整体入手,做了大胆尝试。
  一、准确把握课题内涵。单元课题的选择与提升,是新课标实施以来一个全新的概念,具有相当的认识探究价值和拓展空间。新的课标实施后,强调学生在成长中阅读,在阅读中成长,因而语文阅读以主题式展开,在同一个主题下,要求学生从各方面深入透彻的进行学习了解、体悟。比如本单元《我的长生果》一文,意在使学生明白,阅读书本到社会人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强调了阅读是写作创造的源泉,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创造的前提;《怀疑与学问》提出了“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必要条件”,指明了敏于生疑、勇于质疑是创造的关键;《一个少年的笔记》讲述了对文学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告诉学生观察思考、联想想象是创造的羽翼;《创造学思想录》和《懒惰的智慧》列举了大量的事例,阐述了求异、发散、逆向等是创造的基本思维方法。本单元如此丰富的内涵,若学生仅支离破碎的了解,而没有系统的消化、把握再形成自己的认识,那么本单元“创造”主题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学生对如何成为“创造型人才”也难有深刻认识。因此,必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独到的认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查找一些支撑自己观点的材料,这样教学也就为学生议论文的学习和写作作了一次很好的指导,学生对创造的认识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指导、互动的学习,认真的讨论探究,学生们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认识真可谓百花齐放:“人类有需要就有创造”、“创造必须对生活有足够的热情”、“阅读积累是创造的前提”……而且能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将文本的创造内涵做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诠释。这次教学尝试,其实也是一次创造,只有大胆构想,勇于实践,选题才能体现真正的价值,教学才有可能迈出新的一步。
  二、板书要富有创意。一个单元众多而丰富的内容,如果要让学生有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必须在板书的设计上有创意,既保证内容的完整、精练,又要把其内在联系、创造的内涵全面的展示出来。五篇文章是从不同角度诠释创造的,因此作了如下设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创造的源泉、前提是阅读和写作积累,而关键是要存疑、质疑,还必须有想象的翅膀,那存疑、质疑、观察、思考、联想、想象、求异、发散、逆向思维等是达到创造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这样的板书设计展示,创造的内涵就一览无余,学生也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因此,有创意的板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任务要单一。这节课的主题是“话创造”,因此,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但是,由于该单元中间设计了“文章语言的品味”,与主题有貌合神离之嫌,如果用十多分钟的时间阐释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冲淡主题,学生要在五篇课文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对创造的独特认识,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交流了。因此,要想把精彩之处展示透彻,教学设计就不可能本末兼顾,面面俱到。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处理好“舍”与“得”的辩证关系,课堂教学任务要明确,教学效果要最佳,学生收获量要最大。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敢于取舍,真正做到“一课一得”,一节课透彻地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心无旁骛,学有成效。
  四、让学生有展示的平台。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师生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新课标教学要求教师的作用由明到暗,由主到次,教师自身的角色要处理得当,教师不能独霸课堂,更不能包办学生的思想,一定要让出主角的位置,演好自己的首席角色。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我立足于给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真正全面的调动每一个主体,把独立、自主、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深入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本单元自己对创造的理解,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然后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在全班交流时将自己小组的看法阐述出来,这样既有学生个人的思想,又有集体的智慧,给学生架设了一个又一个展示的平台。在课堂上,学生有说的欲望,有表达的意愿一定要给予他们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学生没有展示自己观点的时间,下节课再创造机会、提供平台让学生说个尽兴。这样就形成了新的课堂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始终坚持“舞台是学生的,主角是学生,老师教会学生成为一个创造性的导演和出色的演员”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融通、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观点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