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新课标下语文学习方式之我见

作者:卢 明




  语文学科本应是最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课理应是生动有趣的课。但目前的现状是,语文学科成了干瘪苍白的学科,语文课成为枯燥无味的课,语文课缺乏迷人的魅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语文学习方式的根本性改革还未真正落实到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怎样让语文课更具魅力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变“传授式”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众所周知,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采用“传授灌输”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成为知识的容器,毫无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扼杀,因而逐渐失去了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则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和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问题由学生提出,思路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寻找,要点由学生概括,难点由学生探究,疑点由学生讨论,规律由学生总结,课堂上大家各抒己见,学生在各自感悟、体验和相互启发之中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平等的关系上,平等地对话,平等地交流,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与文本交流等多维交流的互动过程。这种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说出理由为要求,以思维强化训练为程序,以创新发展为目标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交流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教师多余的讲授和不着边际的指导,从时间和空间上确保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地位,使语文课堂充满无限的生机和迷人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春》时,我曾采用传统式的教学方式,把课文中重点的佳词丽句的赏析答案告诉学生,并要求他们记住。结果,课堂上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对这么多美好的词句毫不领情,而且在课外阅读迁移考查中,学生失分惨重。我认识到这种传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转,被动的接受知识,很难跳出以教师为圆心、以规定问题的标准答案为半径的轨道,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扼杀,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遭受重创,课堂慢慢地会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形成了“一潭死水”。于是,我换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们自查工具书,朗读课文。在深入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一时间学生们都非常紧张地投入并积极举手发言,把自己有疑问的问题都提出来了。紧接着我把这些问题分类合并,并分别交给四人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接受自己的任务后,惟恐自己的小组落后,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合作、探究之中,在回答问题时,我先让承担此问题的小组回答,但如果此小组未能及时回答,其他小组可举手抢答,这样各小组争先恐后地举手,有的回答,有的补充,有的反对,一时间,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生生辩论,学生们探讨着一个个问题,争论一个个疑点,各抒己见,好不热闹。有的学生除了分析课本中的例子外,还探讨课外相关文章的例子,并且发表了很多卓有创意的见解。于是,我便因势利导,要求学生从课本和课外文章中找一些“春、夏、秋、冬”文章中他们认为“最喜欢的画面,写得最妙的词句,描写角度最丰富的语段”等,并要求分析后总结写景方法,写成小论文,择优在班上诵读并推荐发表。这样学生们更来劲了,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到网上收集有关“四季”的语言,甚至自己放飞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寻觅“四季”的影子,领悟“四季”的真谛,写出一篇篇小论文。有些同学还互相探讨,对课文中的某些词句提出了质疑。他们一致希望教师以后多举办这类活动。通过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出现的不同局面和效果,我们充分认识到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这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讲: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蹦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主动去吃米,甚至还会专挑大白米,吃好吃足。
  实践证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形成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自觉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爱学、想学、乐学,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