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语文标题式教学例谈

作者:何 露




  标题式教学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剖析文章标题入手,继而对文章提出质疑,以此进行阅读,理解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掌握各种写作技巧,并学以致用的一种学习方式。通俗一点讲,也可叫猜读法。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求学者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一、标题式教学,有利于迅速把握文章内容,拓宽思维,提高阅读水平
  
  标题式教学适用于观点鲜明、理论较强,或感情丰沛的文章。如学习《土地的誓言》一文,我先简介历史背景,播放“九·一八”歌曲,其间穿插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然后朗读作品中最富感情的一句话:“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来创设一种情感基调,再以一个“你从题目中读到了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掩卷析题,大胆发言。一学生认为“誓言”一词掷地有声,认为本文情感深挚。一学生发问本文是抒写“土地发出的誓言”,还是人向土地立誓言?究竟是哪些誓言?题目显得很沉重,为什么?还有学生说:“题目真好,震撼心灵,独特在哪里?”“誓言是什么?”一个个疑问诱发了学生急着去解读课文,通过全文阅读,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生迅速找到了文章中心,而且学生还想深究作者为什么对土地有如此感触,无疑教学自然而然转入到研讨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学向深层次展开了。
  
  二、标题式教学在作文领域也能发挥作用
  
  猜读步骤有利于审题。审题是任何作文的首要环节。它包括明辨文体,确定写作内容,选材范围,进行谋篇布局和个性化表达。审题体现了作者的思路历程,这与标题教学猜读法不谋而合。不妨把它们展开来看一下。
  
  从以上的对照中不难发现,猜读步骤基本就是审题过程,学生在学习文章前猜读的时候,正是学生调动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进行再创作,再构思的过程。所以说,阅读过程就是写作过程的初始阶段。猜读法有利于审题的展开。
  
  三、标题式教学操作过程须注意的问题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敦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由此可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课堂的导向功能是很重要的。我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指导。
  1、逐词析题,捕捉“眼睛”。什么是眼睛?不管是句子式的题目,还是独词式的题目,个中都有些词,要么富有感性,如《唐雎不辱使命》的“不辱”;要么是限制性的,如《春》;要么是结构性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从……到……”等,这些词往往决定了文章的范围、文体等,也是我们思考的突破口。逐词分析后,再把整个题目综合考虑。
  2、明确猜读法的一般步骤:(1)估计文体方向是写人叙事,或是状物,或是说理,或是抒情;(2)应当写些什么,(3)用哪些材料,(4)行文思路如何。强调学生严格按照此步骤进行猜读,在规定的本子上列出问题,然后一一解决。
  以上论述,明确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另外,标题式教学不能单独使用,须糅合其他的手段,至于教学中如何运用,要视学生、课文等具体情况而定,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掘其潜在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3、课后进行适量猜读训练,做好方法的迁移。
  任何一种方法要成为工具,都离不开适量的强化训练。为此,课后,我提供一定数量的美文名篇,还有一些中考佳作等,并发动学生去“寻宝”,找自己喜欢的作品,在班里、小组中进行传递,实现资源共享,知识互补。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多以比赛形式,进行猜读训练,并适时评选“阅读高手”、“黄金搭档”,促进学生快速掌握标题式学习方法。
  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标题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还须不断探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