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宜少讲多听

作者:王大猛




  我们常常能听到对一些老师的赞扬:“某某老师的课讲得真好!”“某某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这不仅让人想起很多年前听到的一个故事:某学校有两位语文老师,一位口才很好,且非常幽默,一堂课讲下来,常常是笑声不断,学生听得非常过瘾;另一位虽也是语文老师,但口才就差了不少,讲不了多少精彩的东西,学生也就不怎么爱听,索性就干脆少讲。但奇怪的是,第一位老师所教的学生就是没有第二位老师所教的学生学得好,一时间曾被传为怪事。
  这是课程改革前的故事,现在想来当然就不觉得奇怪了。第一位老师“讲”,是在“讲授”,就是把自己所知道、所理解、所感悟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学生等着接受就行,一个人的思维代替了几十个人的思维,一个人的生活经验代替了几十个人的生活经验,学生完全被禁锢;而第二位老师无可奈何的“少讲”,却使得学生没有多少现成的东西可以接受,只好自己去学、去理解、去感受,学生却在不经意间被解放了,可以自己思考,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联系自己的生活去理解、去感悟了。“讲”和“少讲”,便在无意中促使学生形成了被动和主动两种截然相反的学习态度,形成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自然也就有了不同的结果。以此看来,语文课应该少“讲”!
  第一个少“讲”,是少讲授。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语文老师被人称为“贩子”。一种是“贩买”教参,上课就是把教参上的内容讲给学生,这是低级的“贩买”,更被戏称为“二道贩子”;一种是“贩买”自己,这还算是一种高级的“贩买”,把自己的阅读理解、阅读体验“贩买”给学生,如同上面的第一位老师,但始终还是“贩子”!学生没有在课堂上获得思维、体验的机会,很难使自己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所以,这种讲,应该少,相信这能为大多数同行所接受。
  第二个少“讲”,则应该是少讲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程改革前期各方面的抨击声中,把课文尸解式的支离破碎的分析应该是不再多见,但老师的讲解、引导、分析还是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表面上看来,老师在让学生发言,在让学生讨论,在让学生思考,但到了最后,学生的发言,学生的思考,学生的讨论,都在老师刻意的讲解分析的引导下,走向了老师事先设计好的“圈套”,而当学生走进了老师的圈套时,教学也就成功了。所以,在很多公开课、竞赛课后,获得成功感的老师在同行夸奖时总会谦虚地说“是学生配合得好!”,一语道出了内中真谛,尽管课堂上场面热闹,学生发言积极,但天真的他们哪里知道,在这一舞台上,最终他们还是一个配角!这种讲(讲析)和传统意义上的讲(讲授)相比,目的是一样的,只不过更具迷惑性,还会给人是“把学生当作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错觉,其实学生一样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只不过成为一个受人操纵的傀儡而已。
  第三个少“讲”,则应该为少“讲话”。为何这样说呢?“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改后的课堂教学中,这样的现象我们还是经常能看见:老师设计、组织某一项学习活动,比如说针对某一现象谈自己的看法,到了学生发言,由于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有限,学生的口头表达还不是很好,在回答时,就一定有不少的学生不能把自己的心中所想很好地说出来,可能会结结巴巴,可能会吞吞吐吐,这时,我们老师便要开始引导了,一个接一个的提示,甚至用直接得不能再直接的提示让学生终于说出不知是属于学生自己还是属于老师的一段话来(在公开课、比赛课上更常见),这时,老师的引导者的职责便光荣地完成了。但好好想想:这样引导的结果是什么?学生从老师的引导中收获到什么?最多不过是找到了一个“坐下”的台阶!与其这样痛苦地引导学生,不如什么都不说,让学生自己把他要说的说完,尽管他说得可能不流畅,表达的不是太贴切,但毕竟是学生自己的。即使学生实在说不出来,让他坐下,想好了再说,也比在老师一声一声的逼问声中完成自己的回答感觉要舒服得多。
  老师不讲,在课堂上岂不是无事可做?不然,笔者认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必须先要学会听,学会倾听。听一听学生在想什么?学生想做什么?学生的兴趣是什么?学生的思维倾向是什么?只有知道这些,才能够真正有可能做到“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会“听”的语文老师,才会教出会“说”的学生。会听,首先要有听的耐心,尤其在面对表达不流畅,不清楚的学生时,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听完学生的发言,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如果学生在发言时因为说得不好而被老师打断或中止,他必然会有失败、受到挫折的感觉,必然会损伤他在言语表达上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形成非常不利。会听,还要在听的时候与学生保持情感上的交流,要让学生从老师的动作、眼神和表情中看到鼓励,看到赞赏,从而获得成功的感觉。
  “讲”和“听”,对于每一个老师而言都是最基本的素质,而对于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重任的语文老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少讲多听,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有展现自我感受、自我体验的空间和时间,才有可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流畅表达的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