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一日三餐(二)

作者:高 瑞




  本文获第六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
   俗话说:“丽江粑粑鹤庆酒,永胜油茶家家有。”永胜油茶又数三川油茶最好,最典型。
   我们三川人的早餐必须有油茶,喝油茶,吃饵块粑粑,饭团子,特别爽口,特别有风味。所以,我们这里早上遇到人,第一句就问“茶吃了没有?”意思是早饭吃了没有。
   说到油茶,那可讲究了。它要用专门的油茶罐,放一坨化油,一把米,在炭火上慢慢烤,待米烤得金黄了,再装上茶叶迅速搅拌,等茶叶泡起来,才沏上开水煮。头道茶像琥珀色,味道清香幽苦,那是要让老人先喝的,老人有茶瘾。我最爱罐底茶,因为油茶是越撇越稠,越撇越香的。头道茶撇了之后,就放进舂好的麻子,有的人家还把花生、南瓜米炒黄舂进麻子里,那茶的香味就更长、更浓。油茶在我们家乡是饮品,因为味道太美,没有汤没有菜的时候,它完全可以当汤,可以当菜,甚至可以当饭。饿的时候,只要能喝上两碗油茶,保管你精神起来,浑身充满力气。一日之计在于晨,喝了茶,便可以精力充沛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家乡的午饭倒有些随便,不怎么讲究。有的爱吃点米线,有的爱吃点面条,最省事的是瓜闷饭,豆闷饭,洋芋闷饭。融饭菜于一锅,再蒸上一碗三川特产辣参或肝花酱,吃得津津有味,满头大汗。这类便饭,倒不属于精打细算,像困难时期提倡的:闲时吃稀,忙时吃干,不闲不忙,半稀半干;而是出于时间的考虑。你看学生的书包还在教室里,爸妈的农具还在田地里,人们的心思不在吃,午餐只是充电而已。一些田地远的人家,午餐还常到田地里做着吃。三个石头顶着一口锅,就地取柴,烧火做饭。这在城里人看来像是野炊,很潇洒;而在我们农家这算是家常便饭,有点儿清苦。
   家乡最讲究的是晚饭。大概是晚上一家人都回家了,团团圆圆在一起,应该吃好点。现在虽然提倡“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但不尽然,习惯难改。很多人家晚餐吃得好,吃得太饱。桌上看到的常是鸡鸭鱼虾,三川火腿,牛干巴。有的还喝大酒,野猫拖牛——大干,吃得昏天黑地。怪不得有人说:“永胜人傻,楼房吃成偏厦。”可能认为反正不愁吃的,而且晚上不干活,大吃一通,一觉睡下,万事大吉。好在这不是所有永胜人的想法和做法,而且,那偏厦已很难看到,高楼倒渐渐多起来了。
   当然,单说一日三餐是不是太没意思了,其实把一日三餐办好,就保证一个人做好一天的事情。学生可以上学,工人可以上班,农民可以耕地。而且一日三餐,日日三餐,这是一个巨大的生命工程,人类的生存,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都少不得一日三餐。
   我家里操办三餐的主要是外婆,她年过六十,有劳动习惯,任劳任怨,又起早贪晚,每天读书的、干活的都不受影响,外婆实在能干!
  
  学校:云南永胜县梁官中学导师:王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