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瞽者夜行

作者:许国申




  1、小处不宜随便
  有登门强求字于当代名家者,会其心绪不佳,亦欲揶揄之,遂书“不宜随处小便”六字与之。求字者见字大如斗,且龙飞凤舞,气韵不凡,唯其难登大雅之堂。默然片刻,忽大笑曰:“此乃警世名言也!归必悬诸中堂。”见名家茫然,复曰:“君赐吾‘小处不宜随便’六字,乃字字玑珠也。”名家大笑。
  汉语语序虽然灵活,岂有这般解读乎?自作聪明者难免贻笑大方。
  
  2、师赞徒
  为明教诲有方,师恒赞其徒。东家不信,命其对课。师曰:“蟹!”生对:“伞!”师赞叹不已。东家不解,师曰:“蟹乃横行之物,令郎对伞,有独立之意,岂不妙哉!”东家乃自命题曰:“割稻。”对曰:“行房。”——行房者,男女交合也。——东家勃然大怒,师曰:“妙哉!割稻,积谷防饥也;行房,生子防老矣!岂不对乎?”
  妙笔可以生花,妙嘴可以饰非,信夫!
  
  3、愚人傻瓜
  有兄弟俩,为争祖产而讼①。知令贪,兄贿以鱼,弟贿以瓜,中皆藏银四锭。以(因为)所贿之银等②,临审,令默然良久。兄性急,曰:“小民乃一愚(鱼)人,望老爷据情而判。”弟遽曰:“小民乃一傻瓜,望老爷以③理而断。”令忿然,曰:“汝兄弟,一为愚人,一为傻瓜,何必讼焉④?”立⑤令左右,轰出公堂。
  ①讼:诉讼、打官司。②等:数量一样多。③以:凭,据。《卖油翁》:“以我酌油知之。”④焉(yān):“焉”放在句子末尾,或作语气助词,如《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或作兼词,有“于此”的意思,如《曹刿论战》:“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⑤立:立刻。《鸿门宴》:“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古来官司多凭贿银而断,银多则赢,少则输;两家相等者不多见。称愚人傻瓜,意在提醒鱼与瓜中之银也,谁知竟被糊涂官抓住把柄,赶出衙门。如果两家不再争执,那是幸事。若是一心想赢官司,倾家荡产却无异于挑水填井,填不满贪官之欲壑,则悔之迟也。古训云:“怨死莫告官。”良有以也。
  
  4、拿屁
  一令赴任,初坐堂,众役中有撒响屁者。官欲显其威,怒曰:“何人撒屁?”役某曰:“小人撒屁。”官曰:“拿上前来!”某曰:“响屁似风,有声无踪,小人无法捉拿。”官怒,詈曰:“本官之命,汝敢违抗,杖责伺侯。”某无奈曰:“小人即去捉拿。”遂以纸裹干屎些许,曰:“老爷,正犯已逃,拿得家属在此。”
  耍威风耍到拿屁正法,只是夸张而已,然则无事生非以逞淫威者多矣,奈何?衙役自作聪明,拿“家属”搪塞,聪明反被聪明误:后果堪忧。——“拿上前来”不就是要拿放屁之人么?
  
  5、瞽者夜行
  瞽者某,提灯笼夜行。或问曰:“汝瞽者也,何以提灯?”答曰:“此路通闹市,人来车往,吾辈易为人撞,所以如是也。”
  提灯夜行,不为照己,而为防人,眼瞎而智高一着。
  
  6、观棋不语
  秀才某,凡书中所言皆笃①信无疑,不敢逾越。一日,与兄之?穴到墟②。某先还。忽见其邻仓惶而至,曰:“令兄家中失火,速唤归。”某大骇,还身③而走④。甫⑤数步,忽忆“欲速则不达”,乃徐徐⑥而行。之墟,见兄与一翁弈⑦象棋,遂止步静观。良久,弈毕。谓兄曰:“兄,家中失火,嫂令汝速归。”兄急起,批⑧其颊⑨,詈曰:“胡⑩不早言?”某抚脸,曰:“书中有言‘观棋不语真君子也’,岂能以一时之急,而误千秋之义哉?”
  ①笃(dǔ):深、甚。②墟:集市。③还身:回转身。还(读xuán),通“旋”。《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④走:跑。成语有“走马观花”。⑤甫:才。《弈喻》:“甫数下,客已得先手。”⑥徐徐:慢慢地。《核舟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⑦弈(yì):下棋。《弈喻》:“弈之优劣,有定论也。”⑧批:用手掌打。成语有“批亢捣虚”。⑨颊:脸颊。⑩胡:为什么。《公输》:“然,胡不已乎?”
  真理总是相对的。书之义有常而书之用无常,不知变通,则真理亦成谬误矣。俗语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此之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