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欧阳修张榜征改《醉翁亭记》

作者:竺柏岳




  北宋庆历六年,欧阳修任滁州太守后,常去琅琊山游玩,与琅琊寺的住持和尚智仙谈诗论文,结为知交。智仙在山道旁盖了一座亭子,请欧阳修出席落成典礼,欧阳修欣然将该亭命名为“醉翁亭”,并在亭子里当场写成一篇《醉翁亭记》。
  当夜,欧阳修回到府衙后,亲自将这篇文章抄写了六份。翌日命两个衙役分别张贴在六个城门上,派出六班锣鼓手到各城门口,高喊:“太守大人昨日写了篇《醉翁亭记》,现张贴在此,敬请黎民百姓、过往商贾、文武官吏都来修改……”
  这样,整个滁州城一下子热闹非凡,城里城外的人们都赶往六处城门去看太守的文章,边看边议论,有的说:“这篇文章写得真好,文辞优美,意境又好,真是篇不可多得的文章!”有的说:“太守写的文章,还要让老百姓帮他修改,真是古今少有的新鲜事!”
  欧阳修坐在府衙内等待修改的消息,不停地派人去看望是否有人出手修改文章。一直等到傍晚时分,才有一个打锣的公差领来一位50开外的老人走进府衙。公差高声禀报道:“太守大人,琅琊李氏老人前来帮您修改文章。”
  欧阳修赶忙迎了出来,只见那老人头扎粗纱黄巾,脚穿布袜草鞋,肩上扛了一根挂着绳子的扁担,右手拿着一把斧子,看他那身装束,知道是个砍柴的樵夫。欧阳修微笑着迎上去拉着老樵夫的手问道:“请问老人家,您今年高寿?”
  “不敢,不敢,小的今年59岁了。”老人忙不迭地说。
  “这么说,您是兄长了。请上坐。”欧阳修边说边让老人坐在太师椅上,然后毕恭毕敬地说:“烦请兄长指教,下官的那篇文章何处需要修改?”
  老人放下手中的扁担、斧子,诚恳地说:“大人,不瞒您说,您的文章我听人读了,句句讲的是实情,就是开头太罗嗦了!”欧阳修听罢,便从头背诵起自己的文章来:“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刚背到这里,老人挥手打断了他的话说:“大人,毛病就在这里!”
  欧阳修顿然醒悟,赶忙问:“你的意思,是不必点出这些山的名字?”
  老人笑了笑说:“正是,大人。不知大人登上过琅琊山的南天门没有?小人常去南天门砍柴,站在那里,什么乌龙山,大丰山,花山,白米山,一转身就全都看见,四周都是山哪!”
  欧阳修听了,似有顿悟,连声说道:“言之有理!滁州四面皆山。”他沉思片刻,拿出文稿,把开头改成“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然后一句一句诵读给老人听。老人连连点头说:“改得好,改得妙,这回一点也不罗嗦了!”
  当晚,欧阳修设宴并留宿老农,老农亦畅开心扉,谈出了乡间百姓诸般忧喜。次日,欧阳修赠金依依送别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