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2008年作文模拟题(四)

作者:卜廷才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支撑”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①抵抗住压力使东西不倒塌;②勉强维持。生活需要支撑,无论它是物质的,文化的,还是精神的。个人是这样,家庭是这样,单位是这样,一个民族或国家同样也是这样。你,也许体验过类似的生活,也许经历过类似的过程,也许思考过类似的问题,也许……请以“支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题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支撑”是指向明确,内涵丰厚,值得一写的作文题。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需要太多的支撑,物质保障我们身体健康成长,精神促进我们灵魂洗礼,文化知识推进我们内涵修养。诸多“支撑”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紧密相连,将自己的历练、体验、认识和感悟写出来,“以我手写我心”,即用自己的心灵解读“支撑”。这是回答谁来写的问题。回答写什么的问题,可以写自己或他人的经历,可以思辨话题的丰富内涵,可以剖析话题的至纯理趣。至于怎么写的问题,记叙、议论、抒情,只要扬己所长即行。
  一、将话题故事化,刻画人物、编织故事和营造情景。乍看“支撑”,似乎较虚,但,必须写出具体人物的具体个性,写出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写出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抑或社会背景。这样,抽象的文题就可以具象化了。
  二、将话题理性化,论证观点、阐述道理和理性思考。话题虽比较抽象,但如要有条理且辩证的说理,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多作辩证的理性分析。有条理,即可在本论部分或对照或正反或层进的展开有理有据的思辨性分析。
  
  【作文示范】
  心路有盏灯
  卜廷才
  大厦之所以能摩天入云,是因为有了钢筋与水泥的支撑,如此才风雨不动安如山;堤坝之所以能屹立如山,是因为有了泥土与石块的支撑,如此才咬定青山不放松;司马迁之所以忍辱负重,是因为他有了信念与意志的支撑,如此才写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周树人之所以义无返顾,是因为他有了理念与情怀的支撑,如此才“我以我血荐轩辕”。
  支撑也许不像石之坚硬、水之永恒,但只要心诚,哪怕小如沙砾、细如发丝。一位友人讲述的5斤粮票的故事,在我心海曾翻起过层层涟漪。那是吃饭必须交粮票的年代。将要外出的友人带上洗干净的衣服,借好代步的自行车,惟独想不出吃饭的粮票,托人去粮站没有换成,向邻居暂借没有着落。正当他一筹莫展时,他的一个朋友送来了5斤粮票,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在外三天里,友人省着吃,算着用,出差回来还剩下1斤半。友人告诉我,是朋友资助的5斤粮票给了他信心,支撑着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完满地做好了出差任务。
  时间不可倒流,而人情却可以永恒。5斤粮票的故事难有尾声,友情构建的情感大厦一定坚如磐石。即使在物质相对富足的今天,情感的支撑依然是那么不可或缺。
  支撑有时只是老师的一句话语,而它却像春风宜人、冬阳暖心,又如炎夏的一缕清风、深冬的一炉炭火。自从走进校园,教我的老师有多少,实在记不清,而至今没有忘怀的是,丁老师曾于我说的一句话。读高一那年,我鬼使神差的迷上网吧。白天一放学我就急匆匆走进去厮杀一番,晚上借到学校自习的名义,玩得天昏地暗。父亲问我,我摇头否认。班主任问我,我故作冷静,从容应答,一口咬定从来没有进网吧。在期中考试揭晓后,语文老师的一句话如醍醐灌顶。他说,你是聪明的学生,不会做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的事。老师信任你!
  在回家的路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的心波翻浪涌:语文老师的话很对,我不糊涂。可为什么做了这糊涂的事呢?为人日趋圆滑,成绩一落千丈,还有救吗?语文老师那句话是一片清醒剂,我必须走出迷恋网吧的泥淖。
  支撑有时不是一种物质或一句启人心扉的话语,而是无形的但是可触可摸的。离家来小城求学,母亲的无声牵挂成了我不断前行的助推力。一周回家一次,母亲只做热饭热菜,从不多说也不多问,只是把我每次的月考成绩都默默记在一个小本子上。高中三年,一次不落。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你进步明显,但还要继续努力!
  从不多言的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是无声的,然而是厚重的。牵挂成了我坦然面对人生旅程上的顺境或逆境的支撑。
  支撑的阳光不能缺席,就留住了心中的那缕阳光,有了一缕阳光就天高地阔、前途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