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评语

作者:阳利平




  近年来,高考作文一方面要求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强调个体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另一方面又要求突破对生活本身的观察与认识,提升精神生活与灵魂世界,进一步追问人生的目的与境界。黄俊同学的《生命的出口》这篇文章,选取了两个关注“生命”的镜头:史铁生在生命最旺盛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是“写作号的船带他驶过重重叠叠的黑暗”,“为他的生命找寻了另一片晴空”。初出茅庐的苏秦,在经历一连串的拒绝与打击后,“清除心灵的魔障,顽强地把自己送达成功的彼岸”。这些事例其实是在诠释文章主题:在面对“无路可走的绝望”时,人应该如何寻找“生命的出口”?启发人们在逆境中成长,在挫折里顽强,突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而达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学会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的要求。
  综上所述,文章紧扣题意,以典型的人物事例为据展开论述,立意明确,感情真挚,内容具体但略显伤感,内容项在一等偏下可给22分。先提出问题,后联系生活事例,论证生命的出口在每个人的心中,行文体现出较好的条理性,结构布局合理,语言流畅,表达项在一等可给24分。发展等级从“个性色彩”“有文采”来看可给6分。总分52分。
  
  阳利平,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多次参加高考阅卷工作,并担任作文评分组小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