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艺术的表达使作文生动

作者:独眼龙




  有一个盲人在地铁口乞讨,手里举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地铁口人来人往,就是没有人留意到这位乞讨者。有一位诗人路过了,看到盲人,就用笔在盲人的牌子上加了一句话,变成了“春天来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效果立杆见影,路人的施舍很快多了起来。
  上面这个故事想必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一种平实直白的表达方式,而“春天来了,我什么也看不见”,则是一种艺术的表达,虽然两者的意思大体一样,但由于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不同,所收到的效果就截然不同。从上面这个极小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现代社会,语言表达的方式技巧显得多么重要。今天,独眼龙就要跟同学们谈谈关于表达的技巧问题。我们先看看下面的作文片断:
  如果烦恼是借风吹散的,我愿意把风随身携带。
  如果失意是用雨洗尽的,我愿意把雨贮藏心井。
  如果希望是靠阳光照亮的,我愿意把阳光捧在手心。
  如果人生是拿山水孕育的,我愿意把山水品读一番。
  我把人生比做山,我把人生比做水。
  这是湖北松滋三中马宜红同学的作文《人生如山水》的开头,这段文字很亮丽也很诗意,给读者一种飘逸的阅读感觉。《人生如山水》全文的中心是写人生如山水,从山与水的角度来洞察人生。假如作者一开始就入题写“我把人生比做山水”,这样也是可以的,可多少有些急速与突兀。那么,作者用四个对仗整齐的排比句,而每个句子都经过精心地锤炼,讲究而又有新意。这种表达的技法与巧妙的句势组合技巧,就把文章的凤头完美地展现出来了。
  马宜红同学的表达多少留下了技巧的痕迹,如果我们在写作时有这种意识,然后培养自己的写作素养,你的表达将会渐入更高的境地。
  还记得那个晴朗的让人难以忘怀的夏夜吗?月光如水,星光灿烂,我本来睡得好好的,可你却跑来捣蛋,令我不得安寝。你带领着你的姐妹、七大姑八大姨组成的“机群”对我狂轰乱炸。我奋起抵抗,左扑右打,收效甚微,身上早已数处“中弹”。寡不敌众,我不得不狼狈撤退,转进攻为防御,将全身裹得如粽子。可怜我又热又闷,你小子却又半夜突袭,趁火打劫,竟然跑到我脸上作客。我朦胧中一巴掌拍去,啊,我一下子醒了,你却拍拍屁股溜之大吉。剩下我一人,吹胡子瞪眼睛,拿你没有办法。
  这是湖北郧县一中宋志同学在一篇名为《给蚊子的一封信》的作文中写道的。他将可恶的蚊子拟人化,运用生动俏皮的语言,艺术的描绘了一幕深夜遭蚊蝇叮咬,不得安宁的画面。在这个不算太长的片段中,小作者突破了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尽量避免呆板平直的描述,大量运用了诸如“捣蛋”、“机群”“中弹”“趁火打劫”等极富生活化的,新奇而动感的语言,将一只可恶的蚊子在夏夜趁人熟睡之时,骚扰人们的情形刻画的惟妙惟肖,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也许到这里,同学们对表达有了更深的领悟,那就是陈旧的、被重复使用的表达方式会失去美的、动人的冲击力。而那些充满个性的、创新的、不可重复、艺术的表达方式则有可能产生强大的感染力量。大家不妨再来看看广东顺德一中梁韵斯的《成长的角度》一文的一个片段:
  终于长到了可以平视世界的高度。却发现生活不是我希翼的那般纯洁美好。身体仿佛被啪啪地折叠打开,从最初的64开到32开一直到16开,我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世界,却最终远离了小时候已经泛黄的一滩酱油渍。很难洗干净,却又太容易褪色变质。
  我们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人接触社会生活也是日益扩大。为了表达这个意思,梁韵斯同学的方法是独特的:“身体仿佛被啪啪地折叠打开,从最初的64开到32开一直到16开,我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世界,却最终远离了小时候已经泛黄的一滩酱油渍。”这样就产生出奇异的美的冲击力。
  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对意义的表达,对场景的描绘,对人物的刻画,一定要有一种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就是作者在行文的时候,要首先考虑一下,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不是最好的,最符合表达需求的。宋代文学家苏轼告诫他的弟子在写作时,一定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大体意思就是要求学生们在表达时要力求创新,敢于求新,不要囿于传统的表达技法。我想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时,也要这样,也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更加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