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半园之美

作者:潘 敏




  苏州城里有两个半园,一在仓米巷内,称南半园,另一个在白塔东路60号,称北半园。南半园名声略大,但常去的是北半园。三元钱的门票,一杯茶好吃到日落白皮松。白皮松长在半园里一点声息也不出,沉默是金。
  俞樾《半园记》评南半园“少少许胜人多多许”,这句话用在北半园也妥帖。白塔东路上的北洋园建于清乾隆年间,原本叫“止园”,后又更名“朴园”,清咸丰年间,一个叫陆解眉的人改建了这园子,取名“半园”。园子小而精巧,一汪池水居中,有半桥、半廊、半亭等等,建筑多以“半”为特色。紫藤花紫,白皮松白。花树隐掩着一段半廊,依着半堆假山半处飞檐,池子里浮着一朵半朵花。哪有半朵的花,是微绽的花,就权当是半朵吧。小小一个半园,这么一丁点大的地方,连不远处的拙政园一角也占不到,但意趣也不见得少多少。
  某一年初秋,在假山之上的半亭里吃茶玩牌,太阳西照,人人面孔上洒了金粉,热出汗来了也没一个人肯走下半亭。现在想想有点酸气了,树荫底下不好么,偏要坐定在半亭里,半亭难道是租来的。不过,话说回来,苏州园林哪一个没几座亭子,身为苏州人早已是拿它不当一回事,就像是自家院子里的一棵树,不稀奇。半亭就不多见了,而半园的半亭就更多一点意思。暗地里早就可着劲,处处在半字上下功夫,却又要让你觉得月白风清一点痕迹也没有,比如这半亭仿佛就是这白墙上自然生长出来的。这意思就十分有意思了。
  这么想来,犹抱琵琶的含蓄似乎也就是风情了。半开的花,一点点深深浅浅的红黄蓝紫,未尽的春意,让人心里多少温暖而向往。一朵花开足也就是要开过了,就是人老珠黄了,所以,花也要半开的好。正好昨晚看到一张照片,年轻的女人,眼底里却是深深的沧桑,坐在钢琴边,一身宽大的深色衣裙,长长的垂到腰际的长发。一侧身,头发遮去了一半的脸。静静的忧伤,半张脸的寂寥,任谁看到都会心里一沉哪。
  还有半句话,欲说还休。心底里早已是翻江倒海了,却不知怎么说。明明想说的是这一个意思,说出来的竟是浑身不搭界的那一个意思,想想不对就把话缩回来,那说出的半句话就凭空吊在半空中,让人琢磨来琢磨去还是不明白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半句话,可以想象成意味深长,也可以看作莫名其妙,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
   半个月亮亦好。一个大月亮好是好,但光太亮太足,连星星也不见一颗,稍有点霸气了。半个月亮爬上来,宝石蓝的天空星光点点,正是乘风凉的好辰光。手里一把葵花子,再开半只西瓜,一家人坐在小院子里说说话,日子不富不贵但也自在快活,这就好。
  半个月亮挂在半园之上的天空,半桥下的池子里,快要开的莲花上也会有月光的颜色吧。人生就是这样吧,哪里有这么多圆满的事,残缺总和我们不期而遇。那么,我们就不妨接受这样的残缺,并且静静发现它的美。
  ——选自《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