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三点导读

作者:朱焕丽 俞建江




  美点赏析
  
  诗人切·米沃什(1911-2004),波兰裔美籍诗人,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米沃什加入了抵抗组织,并出版诗集《独立之歌》。战后他先后在波兰驻华盛顿和巴黎使馆工作,后自我放逐。1960年从法国移居美国,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这首诗写于1971年,这一年他六十岁,距他在巴黎离职出走已经二十年,他在美国也已经生活了十年。风风雨雨几十年,诗人面对战争,面对巨大的创痛、无尽的哀伤,面对剧烈的愤闷、沉重的怀念,但依然没有抹去明净的诗风,质朴的热情。这位经历了恐怖岁月和苦难时光的诗人,他在诗歌中表达的却是人性的善良、崇高和对人类美德的感恩之情。
  《礼物》是一首平静、安详、从容、自足,甚至快乐的诗。写得清幽而淡雅,有着丰盈的心智和澄明的诗性世界。真挚的感情、深刻的哲理,都蕴藏在平淡的“叙述”中。读这样的诗怎么不让人感动呢?对自然界平凡事物的注视,也能让人对曾经存在过的生活进行回忆,并怀着喜悦的心情看待眼前的一切,并发出赞美之辞,这真的是人在历经沧桑过后才会做出的。一个人有丰富的内在,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心的平静,就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或许只有像诗人米沃尔这样的经历过大坎坷的人,才会感叹“如此幸福的一天”。
  作者用最朴实的语言反映真实,摒弃了言之无物的华丽辞藻。诗歌采用的意象都给人“淡淡”的感觉,“雾”、“花园”、“蜂鸟”、“忍冬花”、“蔚蓝的大海”和“叶叶船帆”,构成了全诗清淡、平实的风格。在诗人的笔下,大自然细微的美丽,淳朴真挚的感情,在永恒的空间里弥漫。诗人的心是纤细的,他的句子是流动的河,涌动着深情,穿滑过一个又一个情境,奔向坚实的心之海洋。作者历尽沧桑,终于抵达了内心的一方净土。这是对信仰的赞美,也是对人自身的赞美。尽管神迹并不显现,但是寻找的过程本身就充满欢乐,虽然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的确不美好,但它毕竟是属于我们的世界。
  
  难点指津
  
  全诗深刻的哲理,是我们理解这首诗的难点。写《礼物》这首诗时诗人已经可以暂时抛却记忆,专注于当下和眼前的事物;他已经可以否认自己身上的痛苦。这意味着他已经将记忆和痛苦安排妥当,获得了“新生”的资格。正是这种已经能够非常宽容地看待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既了解恶的原因,也洞悉美的所在,使米沃尔越是往后写下的诗篇,越是让人感觉到达了真正的澄明。在《礼物》这首诗的最后一行,诗人“直起腰来”,仿佛巨大的历史跨度有所暗示,但他望见海与帆,把视野从眼前推向远方,意蕴多多——那是不是尤利西斯的漫长的旅程?因此,这不是一首孤立的诗,对它的阅读必须在米沃尔的整个经验背景、精神背景下展开,否则无法达成有效的阅读。“我遭受过的一切邪恶,我都已忘记”、“在我体内,我没有感到痛苦”……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站在生命的边缘,看尘世繁华,能做到如此的平静!“蔚蓝的大海和叶叶船帆”,让人心胸开阔。诗人知道那一种豁达坦然回归宁静的人生态度才是他想要的。那么我们在挣扎的人,在想占有什么?在嫉妒什么?在埋怨什么?生命难得平静,我们应该沉浸在安详之中。张爱玲曾经说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感谢生活,感谢一切,我们的“礼物”或许就是我们的经历,并由此得来的感激。
  
  考点训练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寓意。
  2、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写一首短诗。
  
  附:参考答案
  1、《礼物》这首诗,诗人怀着喜悦的心情看待眼前的一切,并发出赞美之辞。作者历尽沧桑,终于抵达了内心的一方净土。内心的平静,就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诗人主张并鼓励人们去感知并享受尘世的快乐,即使这快乐是短暂的。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