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三点导读

作者:梅兴谦




  美点赏析
  
  社会百态,乃文人笔耕密集之地,倘能犁出灼眼金玉,实在难得。《司机与农民》当属此类,作者岳勇以独特眼光观察生活的真实,挖掘出发人深思的主题,给世人灵魂的警钟沉重一击,余音袅袅,久久不绝。
  小说背景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以及高超的情节安排,成功塑造出司机、农民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是该小说品读的美点之所在。
  司机,部分农村城镇个体户的典型代表,作者不惜笔墨将其刻画得活灵活现,仿佛就是我们身边常遇到的这类人。他粗鲁,出场“没好气地嚷”、“干啥呢?你不要命了?”、“吐着烟卷”、“将一口黄褐色的浓痰重重吐在地上”;他贪婪而又虚伪,与农民讲价从一百元一口气抬到三百,见甘蔗好吃就暗示索要,还“‘嘿’地一笑,那多不好意思。”他缺乏作为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以为轧着小孩了,“一看四周无人,咬咬牙,一踩油门,卡车猛地加速,绝尘而去。”简略几笔,人物形象已跃然纸上。
  农民,本是朴实、厚道的代名词,而残酷的市场经济极易带来人性的挣扎、扭曲、变异,即使农民,一旦烙上时代阴影,亦将出现新的色调,本文的主人翁农民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嘴里叼根烟”、“烟屁股一扔”、“站在大路中间”、“操,我干”,这些勾画似乎很熟悉,应该是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描写诸如汉奸、特务、街头流氓等反面人物常用的语句,却用在了这个农民的身上,尽显其低俗。为了利,让未成年的儿子冒着被卡车辗轧的危险设骗局。本该有的人情味在利的诱惑下丧失贻尽,只剩下狡诈、冷漠、虚伪、贪欲。
  文中的孩子是不可忽视的角色,他们是父辈人性沦丧最大的牺牲品,已然心安理得地拿着不义之财换来的玩具“高兴地玩耍”了。
  作者在情节的处理上也有独到之处。开着大卡车的司机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后者常是弱者,作者在情节的处理上利用了常人的这一思维,先着力渲染司机的形象,低调处理农民形象,结局出乎意料,这也是小小说常用的手法之一。在司机面前,农民“低声下气地笑”、“给司机敬了根烟”、“赔着笑”、“要不到了城里,我给你留两捆(甘蔗)”,言行举止,无不显示一个农民弱势特殊性,读者理解、同情,哪怕这个农民表面言听计从,内里却是“心里骂”、“狗日的”,“封口费”要到三百,面对几许不好的印象,读者在情感上还是忍着,农民嘛,乃凡夫俗子,可以原谅,仍把情感的矛头盯着司机;当读到最后一句——“狗日的,这个办法真不错,儿子被‘撞’了十回,老子不但免费运了十车甘蔗,还赚了几千块呢。”小说到此戛然而止,读者的情感亦顿然噎住,同情、理解、忍耐、宽容的原是狡诈、虚伪、低俗、贪欲,打翻了五味瓶呀,那个滋味难受至极,猛然醒悟,是作者骗了读者,还是主人公欺骗了读者?这恰是作者在情节处理上妙不可言之处。
  另外,作者用字精粹,言简意赅,显示出笔者独特的文风。
  
  难点指津
  
  岳勇的小说,原汁原味地再现生活的真实,视角新奇,主题深远,传达着作者对现实冷静地观察与思考,意韵深长。故对主题的深入挖掘是该小说阅读的难点。
  开篇“一望无垠的甘蔗地,一条水泥路从中穿过”揭示了故事的背景。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人性的影响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它强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及经济利益意识,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以经济利益作为人们行为的“原动力”,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成熟、法制尚不健全以及国民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唯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等非诚信行为,滋生道德观念的失范、价值取向的偏离。作者正是基于后者再现生活真实的画面,通过“农民巧设卡车轧人假局,得以免费运输甘蔗,骗取封口钱;司机天良尽失,轧人逃匿,恰中圈套”的故事,讽刺了现实生活中少部分人损人利己、丧失人性的丑恶嘴脸。作品的现实意义非常明显,深刻地揭示了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如何促使精神文明紧随物质文明协调共进,保证社会健康发展是当今时代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和难题,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厚重感。
  
  考点训练
  
  1、你认为小小说重点刻画了哪个人物?请分析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于小说中的农民或司机这样的人吗?请你用最精炼的笔墨勾画出你所见到的人物形象。(不超过50字)
  
  附:参考答案
  1、重点人物是那位农民,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已全然没有了曾经的纯朴与善良,有的只是狡诈、虚伪、低俗与唯利是图。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