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在黄昏

作者:王丽萍




  常听人们喋喋不休地赞美清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是的,清晨是希望的诞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始,但我更喜欢在夕阳西下之际品味黄昏。
  它沉淀了虚浮,淘尽了喧嚣,洗涤了嘈杂,在黄昏,香山居士观赏到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景,王勃也豪迈地吟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而陶潜则在南山美景中沉迷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温情画面。
  在黄昏,任思绪从现实飘飞到天之涯海之角,感受从浮躁喧哗归于宁静恬淡之中。
  乡村小路,姑娘们挑起一担担摇晃的夕阳,扁担晃晃悠悠,斜斜的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得悠长悠长;牧人们则赶着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吸上几口旱烟,看烟雾一直飘散到视野的尽头;村庄也相继升起了袅袅炊烟,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树木在淡淡的烟雾之中显得缥缈空蒙,如同仙境一般;鸟儿们也扑棱着翅膀飞回眷恋日久的旧巢。
  城市的街头小巷中,老人们捋一捋发白的胡子,笑盈盈地看天上的流云舒卷,披着霞光,沐着斜阳散步于林阴小道中;工作了一天的人们也带着疲倦和喜悦归来,学童们唱着不眠的歌谣,夕阳把他们的小脸映得通红。
  黄昏也笼罩在一片独有的凄清静穆中,姜夔感受到了“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的萧条;李商隐无奈地吟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惆怅;晏殊也在黄昏忆起挚友,却只能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哀怨。
  塞外边关,佳人看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景留下了思乡的泪水,从此昭君出塞成为千古佳话。
  秋风乍起,秋意渐浓,易安居士在“梧桐更兼细雨”时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代领袖毛泽东却在“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黄昏横扫凄清之意,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磅礴大气主宰苍茫大地。
  品味黄昏,读到的是庄重,闲适,愁情,品到的是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它如一杯千年的美酒,愈品愈香醇,让人神往,让人陶醉。
  如果说清晨意味着播种,那么黄昏则意味着收获;如果说清晨意味着希望,那么黄昏则意味着思索。
  感受黄昏,韵味无穷。
  
  学校:湖北十堰市东风六中
  导师:史永胜
  
  点评:文章的开始,作者用一支画笔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绝美的夕阳画面。像品茶一样品味黄昏的美感,将黄昏的淡然优雅刻画得入木三分。乡村的小路上、城市的街头小巷里……在黄昏的笼罩下,都有了诗意。(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