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生日礼物

作者:老 猛/辑




  手中的刀
  有一个故事:男女两亲家很要好,男亲家是个卖肉的,女亲家一次去菜场看到他,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打招呼,男亲家转身挥挥手,刀尖直贯对方心脏。还有一个故事:一人在切菜,一只苍蝇飞过来,正好停在他左手背上,他不假思索,右手一扬的重重拍下,手当即破开一条大口。人生大部分的受伤与伤人,往往都是这样出于无意:传来传去的闲话,丢来丢去最后找不到的信,甚至一个冷漠的眼神,都可能酿成大祸。——这种无意的杀伤力,有时真的不能想象。
  
  温热有隙效应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两根室外燃烧的木材,当它们相距很远时,时隔不久就熄灭了;当相距太近合并为一体,时隔不久也熄灭了;只有与两者相距有度,间隙不远也不近时,两根木柴才相互辉映,直至全部化为灰烬。这样一种自然现象,科学家称之为“温热有隙效应”。
  
  报答
  晋国有个刺客叫豫让,他侍奉的主人智伯被赵襄子杀了,豫让多次想办法刺杀赵襄子,替智伯报仇。一次,豫让装扮成受刑的人,躲在厕所里,刺杀未遂,被赵襄子抓住。赵襄子叹他是个义士,把他放了。后来,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形貌声音发生很大变化,连妻子都不认识他了。他希望通过整容来刺杀赵襄子,结果刺杀未果,又被赵襄子抓住。赵襄子不解。问豫让,你侍奉智伯前曾侍奉过另外两个人,那两个人死了,为什么不替其报仇,单单为智伯报仇呢?豫让说,他们对我,只像对待一般人一样;而智伯,用国士的最高礼节待我。所以我要替他报仇。你给别人拿出多少真诚、善意以及真心,别人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你。如同对着空谷喊话,你尽管一嗓子喊出去,而绵长的回音,早在你喊出的那一刻,就绵延着,向你奔赴而来。生活无言,却用最美的法则赋予这个世界永恒的魅力。
  
  两个鱼缸
  有两个鱼缸。左边一个有八条红金鱼,右边一个只有一条黑金鱼。红金鱼望着黑金鱼发呆,心想:黑金鱼住的地方多么宽敞。黑金鱼望着红金鱼也发呆,它羡慕红金鱼们住的地方多么热闹。于是,红金鱼们纷纷往黑金鱼的缸里跳,黑金鱼也迫不及待跳到红金鱼的缸里。结果,左边的缸里变成只有一条黑金鱼,右边的缸里变成了八条红金鱼,想宽敞的仍然拥挤,想热闹的依然孤单。
  
  熔炉
  钢厂的经理带着一名新员工参观工厂。他们来到一个车间,在那里,熔化的金属被倒进巨大的熔炉中。熔炉由半透明的材料制成,遇高温就变得红彤彤的,像火一样。经理拖起一把大锤,双手紧握,使劲砸向它,尽管他使出全身力气,却无济于事,只在那口巨大的容器上留下几个小小的凹痕。然后经理拿起一把很小的榔头,走到另一只已完全冷却的熔炉前,他只是轻轻地抬一下手腕,就把那只熔炉击破了。他说:“当熔炉发烫的时候,无论用多大的力气都敲不破,可当它冷却下来,一击就破,这和人也一样,当一个人热情高涨时,是很难被击垮的;而一旦他松懈下来,一点小事都能把他击倒。”
  
  喝啤酒的故事
  太过精明的人要比其他人少得到快乐。几位白领到海边度假,让其中一个人去买啤酒,一会儿,买啤酒的人回来了,大家吹着海风、喝着啤酒、很开心。这个时候,有人问买啤酒的人:“这啤酒多少钱一瓶?”那人说:“不贵,旅游景点内只要十元钱。”这边另一人说:“天哪,这样的啤酒要十元,景区门外只要三元就行了,我们上当了。”于是,大家都停下手中的啤酒,愤愤不平地指责起小卖店的黑心和景区的管理,他们仍吹着海风,但已明显没有了开始惬意地喝着啤酒的兴致。
  
  孩子看到切诺基
  亚当斯先生新买了一辆切诺基,高高兴兴地开回了家,谁知第二天早晨一下楼发现车门上的“4×4”标牌后面被淘气的小孩用刀片刻上了“=16”,亚当斯先生又好气又好笑地把车开到修理厂进行修理。修理厂的师傅看到这说:“我干脆在‘4×4’后面喷上‘=16’,省得小孩再写了。”亚当斯先生一听,觉得是个好办法,这样省得孩子们再淘气了。可是,当亚当斯先生修好车的第二天早晨,他发现车门上“4×4=16”的后面打了一个大大的“√”。
  
  香水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接受《中国青年》记者采访时说:“百货公司的香水,95%都是水,只有5%不同,那是各家的秘方。”接着他又说:“人也是这样,作为95%的东西其实是很像的,比较起来差别就是其中很关键性的5%,包括人的养成特色,人的快乐痛苦欲望。香精要熬个五年、十年才加到香水里面去,人也一样,要经过成长煅炼才有自己的味道,只有这样的味道才是独一无二的。”
  
  吕梁瀑布
  孔子正观看着吕梁瀑布。它从难以仰望的高处倾泻下来,溅出的水沫足有一座山谷那么远。没有一种生物能在里面存活。但是,孔子看见一位老者走了进去。孔子想,那老者可能是遭遇了苦恼而想轻生,就差遣一名弟子沿着河岸跑过去救他。哪知那老者不久就在百步以外出现了,头发松松地飘垂着,还沿着河岸边走边唱。孔子感到很吃惊,于是跟上他说,先生,我原以为你是哪方精灵,不过我现在知道了你是人,请你告诉我,你是怎样对付这水流的?呵,老者回答道,我没有办法,我随着漩涡进入,又随着水涡出来,我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我,就这样,我能够对付它。
  
  何谓真
  孔子曾问渔父什么叫“真”,渔父说,真嘛,就是精纯诚实的最高境界,不精纯、不诚实,就不能感动人。他说,勉强装哭的人,虽然表面上很悲痛但并不哀切;勉强发怒的人,虽然表面上严厉但并不威严;勉强亲热的人,虽然满面笑容但并不和善。真正悲痛的人,虽然不发出悲痛的声音,但十分哀切;真正发怒的人虽然没有发作但十分威严;真正亲热的人,虽然没有满面笑容但让人感到十分和善。
  
  不知道
  著名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有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演讲结束后,听众开始提问。一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罗素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把学生提问内容整理了一下说:“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但是我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你,我不知道。”听众先是感到诧异,继而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时主持人说道:“谢谢罗素先生的坦诚,同学们,大师、名家也有他们的‘不知道’,但与常人不同的是,他们能坦然地呈现这种‘不知道’。就治学而言,这是一种一丝不苟的严谨,就为人而论,这更是纤尘不染的旷达。”
  
  抉择
  一位79岁的晚期肺癌患者已经呼吸衰竭,濒临死亡。患者的儿子要求医生全力抢救,而他的女儿则要求医生以减轻父亲的痛苦为首要目的,应该让他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历程。对此医学专家表示,尊重患者本人的选择至关重要。而伦理学家则认为,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因而值得敬畏,但是,面对处于濒死状态的病人,医学仍不惜一切代价,只是延长了病人的痛苦,其实更不人道,应该让病人安详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才是我们应采取的态度。关于这一医学与伦理的抉择,人们至今难以取舍。
  
  明年还有春天
  那年,我做生意,因错失了一次赚钱的机会,整天唉声叹息。一天,父亲拿出一袋种子,说是要把它扔掉,“一袋好好的种子,为什么要扔掉呢?”我问父亲。“这是一袋去年的种子,今年的春天过去了,留着还有什么用呢?”“但明年还有春天呀。”我提醒父亲说,“等到明年春天播下去,它们不是照样可以发芽吗?”我没想到我文化不高,言语不多的父亲竟然说了这样一句让我至今难以忘记的话:“种子错过了今春,还有明春,一个人不也是这样吗?孩子,从头再来吧,明年还有春天。”
  
  老井
  约翰曾讲到一口井,这口井在他位于乡下农舍的大门外,井水异乎寻常的清冽。后来,农村步入现代化,老井派不上用场了,于是人们封上井口,以备将来应急之需。多年后的一天,约翰突然怀念起儿时清冽的井水。但当他打开井盖,却惊讶地发现这口曾经度过最严重缺水季节的老井竟然干涸了。于是他向当地人寻求解释。原来,这口井水源自地下数以百计的涓涓细流,只要井里的水被打上去,新的水就会补充进来,使细流得以畅通不断,但当井水不再流动时,这些细流就被淤泥堵塞了。这口井的干涸不是因为用得过多,而是因为用得不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