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再探“孤烟”与“长河”

作者:宋 云




  《使至塞上》是唐代边塞诗中颇见功力的佳篇。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尤为人称颂,但注者的解释历来有同有异,亦难自圆其说。笔者现就此综合前人研究作些新的梳理和探讨。
  一、大漠孤烟直。“孤烟直”现有两种解释。一说孤烟指烽火与燧烟,烟燃狼粪,其烟直而聚,故云。如宋朝陆佃《碑雅》云:“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还有一说是:“内蒙接近河套一带,从秋初到春末,经常为高气压中心盘踞之地,晴朗无风,近地面温度特高,向上则急剧下降。烟在由高温到低温的空气中愈飘愈轻,又无风力搅乱,故凝聚不散,直上如缕。”(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先看第一种说法“烽火与燧烟”。我们知道,长城是由一系列烽、燧、障、塞构成的军事防御体系。当时放烽有报敌人和报平安的区别。王维在途中见到了这种昼举烟、夜举火的“狼烟”,但这种烽烟是连续相连,传递很快,马上可以驰援。“孤烟”又怎样传递呢?另外,燃烽火用狼粪,也只是个大致的说法,何来如此多的狼粪?而即使用狼粪燃烟,大漠风尘频袭,也不可能“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第二种说法则侧重内蒙河套一带秋初到春末的地理气候特征,笔者认为解释合情合理,和王维这次奉命出使边塞的时间——开元二十五年三月相一致。从诗的摹景和氛围来看,这种理解更显从容贴切,过渡自然和谐,同时,亦排除了前一种说法中的不通之处和偶然性因素,更宜让人接受。
  二、长河落日圆。“长河”一直有两种注释:一指沙漠戈壁中的大河;一指黄河。由于历来对诗歌首句“属国过居延”存在着误解,即认为诗人王维曾路过居延地区。另外,部分注本还把“居延”释指“张掖西北方”,而现今的张掖地区内,黑河是唯一数得着的内陆大河,流经内蒙居延改称弱水。所以,一些人便理所当然地认定“长河”指“黑河”。但正如前文所说,诗人此次出使边塞的目的地是凉州,且尾联注明诗人只走到萧关,离张掖、居延还非常遥远。因此,“长河”指沙漠戈壁中的大河——“黑河”完全不可能。那么,萧关附近除黄河外,有没有其它沙漠戈壁上的大河呢?察看地图,我们发现,这一带只有一些小支流,多汇入黄河,能够形成“长河落日圆”如此瑰丽雄壮气魄的大河几乎没有。而黄河恰恰是在此处沙漠中纵贯的唯一大河,最有可能展现诗人看到的不凡景观。看来“长河”释为“黄河”应更为客观,更合事实。
  单位:甘肃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