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家有小子初长成

作者:水智子




  儿子呱呱落地之时,混沌蒙昧,一双小圆眼睛东张西望,对这个未知的世界无比好奇。在以后的时光里,他对给予他生命、把他带入这个新天地的人,维系了一种亦亲亦怜亦恋的情愫。
  两岁多一点儿,儿子学会说话不久。我和先生吵架,伤心无语,坐在床上抹眼泪。儿子从床头爬过来,拉拉我的胳膊,说:“别哭,别哭,我嚷他。”然后站起来,握着小拳头朝先生高喊:“怎么了?怎么了?!”
  上了幼儿园,有一天,他告诉我说:“妈妈,我长大了想和杨晓荷结婚。”我说:“是吗?你很喜欢她吗?”他说:“是啊,结婚以后,我帮她洗衣服,帮她做饭,帮她照顾孩子。不像爸爸那样。”
  上了小学,每次去学校接他,他都要从头到脚打量我一番。有时会说:“妈,你穿这身衣服不好看。”有时会说:“妈,你这双鞋难看死了。”我问:“那你说我穿什么鞋好看呢?”他想想说:“穿一双粉红色的运动鞋。”我大笑:“你把我当成你们班的小女孩了?”
  有一天,他说:“妈,我以后不叫你妈了,叫你姐。”我说:“胡说!妈是妈,姐是姐,不可以混叫的。”他说:“那有什么,你不看电视里面,人家方世玉,管他妈就叫花姐。”
  儿子大眼睛,长睫毛,唇红齿白,圆圆脸粉嫩粉嫩,从小到大,很多次都被人误认为是女孩。我就经常把这些故事讲给亲友当笑话听,儿子也跟着笑。
  和儿子去公园,他上厕所,看厕所的老婆儿拦住他:“你走错了,这边才是女厕。”儿子小脸通红地大叫:“我是男的!”回家,我正要把这故事讲给家人,儿子冲我喊:“妈,你不要这么无聊!”
  有一天,儿子说:“妈,我比你高了。”站到镜子跟前一比,果然比我高出了个头皮。他就一只手叉腰,一条腿抖动,一脸的坏笑,斜着眼歪着嘴说:“怎么样?你以后要仰视我了吧?老女孩!”
  随着身高的优势而来的,是知识上和心理上的优势。当他跟我说到一些宇宙太空外星文明以及军事体育之类的话题,我很茫然,他就不满地嘟哝:“妈,你的知识面也太窄了吧?”儿子在看欧洲杯足球赛,我问他,穿蓝衣服的是不是德国队?穿黄衣服的是不是巴西队?儿子说:“妈妈,拜托你懂点体育好不好?”又问:“你知道欧洲杯吗?”我说:“我只知道世界杯。”他一脸的不屑。
  儿子作文不是太好,但喜欢阅读。每个月要买好多报刊杂志,还喜欢自已在书柜里找书看,而一些书我因为忙因为懒惰,买下以后还没有翻过。
  在外地工作的先生回来,儿子说:“爸爸,你是小厮。”先生怒:“你胡说什么?”儿子一笑:“《绝对权力》里面说了,你们当秘书的就是小厮。”
  在饭店吃饭,说到可乐处我大笑,儿子瞪我一眼,小声说:“妈,你说话不要那么大声,文明一点。”走到街上,先生随地丢了个烟头,儿子马上捡起来扔进垃圾筒。回头悄悄对我说:“你是一笨人,我爸是一粗人。”
  他对我说:“我最喜欢余秋雨和毕淑敏的散文了。余秋雨的文章大气,毕淑敏写的都是琐事,但很有趣。”看了毕淑敏的《儿子的创意》后,他说:“妈妈,我发现当个作家的儿子挺好的。”
  儿子入学早,转入新学校,比同班的孩子普遍小两岁,和同学相比,是一张很明显的娃娃脸。我总担心他合不上群,可他回家总是笑模笑样,说某某同学帮他学习了,某某同学给他让座位了等等。
  今年以来,儿子开始注意自己的仪表,洗脸后抹“大宝”,出门前梳头发。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出去打球、游泳叫上同伴,再不要我陪了。时不时中午放学后打电话:“妈,我不回家吃饭了,同学过生日。”儿子也不再陪我逛街购物了,说:“有篇文章说了,男人和女人相伴上街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否则就要吵架。”我笑得肚子疼:“你也算男人吗?”
  (选自《喜剧社区》)
  
  本文开心点
  “写的都是琐事,但很有趣”。文中儿子的这句话可以概括这篇文章的特点。一个小男孩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趣事,信手拈来,无不令人展颜。本文的开心点不仅在于儿子童言稚语的可乐,也在于它营造的家庭温馨快乐的气氛。全文仿佛是一个主妇在给客人翻看一本家庭相册,对着照片娓娓道来,儿子的稚气、率真,母子相处的亲密、谐趣,都浓缩在一个个剪影中。贯穿其中的,是儿子对母亲这个“给予他生命、把它带入这个新天地的人”的“亦亲亦怜亦恋”的情愫,和母亲对儿子又怜爱又自豪的感情。作者没有赘言种种的体会、感悟、心得,我们这些观看的"客人"们,自会会心一笑。
  ——陈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