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冬月的怀想

作者:独眼龙




  朦胧中,仿佛一只大手握着回忆之笔把我的手指染成了温暖的桔红色,于是,我顺着手指的方向来到了从前。那是一家冒着腾腾热气的小铺子前,人们耐心地排着长队,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碗黑米粥。临到了外婆时,在溢满着浓香的大锅前她忍不住的小声提醒着舀粥的老汉:“我的那碗,多放糖!我外孙女儿爱吃甜的。”,黑米粥到手了,外婆小心翼翼地捧着大碗绕过人群,出了铺子,走上回家的路。路上,外婆把那碗黑米粥小心翼翼地端在胸前,用手臂护着防止粥冷了。待粥端在我的手中时,仿佛刚出锅一样,香气很快弥漫了整个屋子,那是一种怎样令人心醉的香啊!那是一段怎样凹凸不平的路哦!这热气腾腾的粥在我手中,又香又满,仿佛要从中溢出大片大片的爱来了。
  这是江苏省扬州中学康璐同学在一篇名为《拆迁》的作文中写到的一幅怀想图景。小作者着重选取了小时候,外婆为自己买黑米粥这一典型的、具有代表意义的生活场景,从侧面来描写了外婆对自己的疼爱之情。文段的开头,作者用似幻似真,颇具神奇想象的语言开启了此次的怀想之旅。同时,用“温暖的桔红色”这样富有暖色调的词语为全段的回忆染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让人一看就有种舒心的感觉。然后,作者运了大量的优美,灵秀,而又富有动感的词语重点描写了外婆为自己能够吃上香甜,温热的黑米粥而做的种种努力,她“忍不住的提醒舀粥的老汉”“小心翼翼的捧着”“绕过”“端在胸前”“用手臂护着”,这一系列传神细致的动作描写让人有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小作者在这个片断中用自己饱含深情的笔触力透纸背地刻画出了外婆的形象,以及在这种形象的描述中掺杂了他对外婆疼爱之情的感念。尤其是文中的最后一句“香浓的似乎要溢出大片大片的爱来”更恰似一句点睛之笔,将作者对外婆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推向了高潮。
  看完了康璐同学怀想外婆疼爱自己的片断后,我们再来看看甘肃高台一中舒眉同学在《下雪了》一文中描述的自己对逝去的快乐童年的怀想。
  下雪了,就想起小时候,记忆中,小时候的天格外的蓝,也格外的寒冷。小时候的雪天,我们这群小朋友就在房前屋后打雪仗,追逐游戏。那种穿透了一切的寒冷并不能阻挡我们的兴致,也丝毫没有妨碍下雪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我们先在铺得厚厚的棉毯一样的雪地里走“拖拉机”,并齐了双脚,脚跟挨在一起,脚尖分开,快速地挪动脚步,一步紧挨着一步,身后就留下一串可以乱真的“拖拉机”痕迹。或者我们兵分两派打雪仗,或者团结一心堆一个雪人,手冻得通红,脸也跟红萝卜似的,头发上,衣服上都粘了雪,眼睫毛上,眉毛上也挂上了霜,一闭眼睛湿润润的,仿佛能把上下眼皮冻结在一起。但快乐却是真实而强烈的,满满地荡漾在心,随着笑声,一下一下,晃出来,又晃出来……
  人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或悲伤,或快乐。而作者笔下的童年,却是充满了无尽的乐趣。在这个片断中,小作者用自己嫩稚的笔细腻而形象地描写了童年时候雪中嬉戏的场景。“我们或者在雪地里玩拖拉机的游戏,或者兵分两路打雪仗,或者团结一心堆个雪人”这些童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平平常常的玩事,被小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一描述,好像具有了某种神奇的魔力一般,顿时使人想起自己童年中曾经有过的愉快。也正是这些平常而微小的细节小事,使得远离了童年,整日生活在无休无止的学习困境中的作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下雪,而激起了一系列快乐的怀想。这样看来,作者的怀想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真实,那么的亲切。而最后一句“那快乐却是真实可感的,满满地荡漾在心里,随着笑声,一下一下,晃出来,又晃出来”中“晃”字的运用更是灵活,俏皮地写出了童年中那种贮存的快乐,随着作者的怀想,一点一点溢出了作者的心间,弥散到四周,甚至深深的影响了作为读者的我。
  怀想童年,童年中有太多的快乐,太多的欢笑,然而一旦失去了这份一去不复返的快乐,人又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湖北襄樊五中赵月若雪同学在《过眼云烟》一文中,是怎样抒写那份淡淡的忧愁的吧。
  我常常回顾过去,虽然我知道我不能回到过去。其实平时也一直在呼唤着童话里的魔毯,希望让它将我载回那个失落的地方——那个能听懂鸟语的时代,那个能在草地上恣意打滚的年代,那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年代。然而梦中常去的那个年代却随着太阳反复的一升一落,慢慢的变成了永久的回忆。那些透亮如琉璃的岁月啊,那会有和小王子“想要一头活得很长的羊”一样简单愿望的岁月,如同朵朵只有瞬间光彩的烟花,被时间的冷风一吹,就变成了满地落红。那几片残落的亮红,却有着穿透人心的孤独。
  多愁善感的小作者,文段开头就用诗一般的语言,点出了这种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忧愁,是一份失落的情感。可以说全文的感情基调也由此确定,然后,又连用“那个能听得懂鸟语的时代,那个能在草地上恣意打滚的年代,那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年代”,这样一组排比形象地刻画出了童年的自由,童年的任性,童年的随心所欲,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然而这种美好正与此前说它可望而不可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那种失落,那种忧愁就在这种对比中更增进了一层。作者最后又用神奇而形象的比喻和陌生化的词语构成了一句蕴含着深沉,充满美丽忧伤的文句,将对童年的怀想刻画得更冷峻,更加有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