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并非妻子惹的祸

作者:王成才




  笔者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经典之作《荷塘月色》时,读到封先勇先生写的《智者的孤独——对〈荷塘月色〉主题的再思考》一文,认为这篇文章对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成因分析视角独特,该文认为朱先生的“不宁静”是因自己超越众生包括他的妻子而“曲高和寡”的孤独情绪引起的。其依据是文中两处对“妻”的叙写:一是文章开头自己心中的孤独无法排遣而去往日的荷塘走走,而“妻”在屋里拍着“闰儿”,浑然不知;二是文章结尾处自己从荷塘回来,“妻已睡熟好久了”。以此看来,封先生认为朱自清的“颇不宁静”都是“妻子”惹的祸。但笔者认为这太不公平。朱自清心中的“不宁静”的原因绝非如此简单,原因是非常复杂的。结合文本及相关资料,我认为造成朱自清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源于对现实的愤懑。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现实,再联系朱自清先生当时的思想背景和《荷塘月色》的写作时间,尽管有“附会政治”之嫌,但也不无道理;二、源于对故乡的思念。朱自清是“扬州人”,且在江南、浙江等地中学任教多年,此间在北京呆了这么些年,再加时局不稳,“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三、源于自身的苦闷、彷徨。不要说是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就是一些革命者,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社会大变革面前,也都有往“哪里走”的忧虑和彷徨;四、源于生存的烦恼。“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望他挣钱养活,还有事业上的成就渺茫,难免让朱自清心力交瘁,烦恼心生;五、源于内心的那份孤独。作为一个严谨认真的学者、教授,因高出芸芸众生而“曲高和寡”,他的心中定会有一种无人理会的苦闷和无可奈何的孤独。如此说来,朱自清老先生内心的“不宁静”,绝不只是“妻子”惹的祸!
  
  学校:江西安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