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以—服八”完全可行

作者:周淑敏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在劝谏齐宣王接受“仁政”、“行王道”的思想时,认为齐国想通过武力战争掠夺的方式称霸天下是不可能的,即齐国想“以一服八”是不可能实现的。我觉得擅长论辩的孟子在这里的说理并不能让人信服。
  我们来看看孟子是如何阐述的。他运用了他擅长的“引人入彀”的论辩技巧,提出了“邹人与楚人战”这一个假设的事例,来问齐宣王谁胜,齐宣王答楚人胜,由齐宣王的答话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然后将齐国凭借占天下九分之一的领土去和另外占九分之八的诸侯国交战,去和“邹人与楚人战”进行类比,就自然可以得出齐国必败的结论。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中间漏洞百出,结论站不住脚。
  首先我们看看由齐宣王的答话而推导出来的结论。作为小国的邹国和强大的楚国作战,肯定邹国会处于劣势,但我们不能就说邹国一定会输。因为在战场上决定双方胜败除了双方的实力之外,还有双方将领的指挥技巧,对机会的创造和把握能力,部队的战斗力等诸多因素。所以仅凭国家实力的大小来判断战争的胜负,就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我国历史上就有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就连例子当中的楚军也曾经败给了兵力远远不如自己的吴军。虽然齐宣王没有考虑这些因素,但孟子应该能想到这些,所以他并没有直接说出这个结论,而是假借齐宣王之口说出,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说这个结论是准确的。那么由这个结论推导出“以一服八”必败的说法更是站不住脚的。
  退一步说即使承认了孟子的“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这个观点,但是仅凭“以一服八”就真能说齐国是弱小的吗?我看也不行。孟子认为“以一服八”是说齐国要同时和八方交战,这样来比较齐国就是属于弱小的,而齐国并非真的要同时和八方交战。它完全可以先和比自己实力差的诸侯国交战,慢慢扩大自己的实力,采取逐个吞并的方式来扩张。秦国不正是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将七国各个击破,从而统一天下的吗?
  综上所述,齐国只要注重策略,抓住时机,采取攻伐来称霸,实现“以一服八”是完全可行的。
  
  学校:湖北黄梅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