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古诗词阅读题

作者:杨顺仪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送赵纵
  杨 炯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直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1、这是两首送别诗,它们表达了一个相同的主题,这个主题是什么?
  2、这两首诗,一首写“璧”,一首写“剑”,作者用它们在诗中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做题。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 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3、对这首词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问钱塘江上”三句,写词人回忆与朋友参寥子多次看过残阳落照中的钱塘潮。
  B、“俯仰昔人非”这一句,是说不必为古人顷刻间成过眼云烟而感叹。这里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句。
  C、“白首忘机”是说词人没有机诈权变的心计,要光明正大地去追求功名。
  D、“约他年”后几句是说,盼望日后像谢安那样归隐的雅志能够实现,免得老朋友为自己感到遗憾。
  4、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情风万里卷潮来”两句,起笔不凡,用拟人的手法写钱塘潮的一涨一落,突出“无情送潮归”,以渲染离别时的气氛。
  B、“不用思量今古”两句,紧承前面的写景进行议论,是说长风万里卷潮来送潮去,似有情实无情,古今兴废,也是如此。
  C、下阕开头“记取西湖西畔”三句,写西湖西畔的春景,以江山美景反衬词人归隐的惆怅。
  D、结尾用典,含蓄地点明了主旨,超然于物外,寄情于山水,诗人终将与朋友一起归隐。
  5、词中除了写风有情与无情外,还写了哪些有情或无情的人或事?
  
  三、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做题。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6、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它的含意是什么?
  7、词人是怎样刻画弹筝女这个形象的?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
  无名氏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8、“时节登高却异乡”这一句化用了唐代诗人__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两句是暗含有元代“曲状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这句诗的意境。
  10、曲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环境的描写和情绪心态的深入挖掘来刻画这个形象的?
  
  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隋宫燕
  李益
  燕语如伤旧国春,
  宫花欲落旋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
  几度飞来不见人。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两首诗都借燕子这一形象进行艺术构思,但《乌衣巷》却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的评语,成为妇孺皆知的名篇中的名篇,这是有其深层原因的。
  11、请从表达技巧方面比较二者的差异。
  12、请从抒发的感情方面简要分析二者的差异。